-
莨菪根2022-10-07 18:45:20
中药材“莨菪根”。出处:《纲目》。毒性:莨菪根外形颇似胡萝卜,常杂长于葫萝卜地内,故有误食中毒者。其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曾报道8例生食或熟食...
查看详情 >> -
莲子2022-10-07 18:45:20
中药材“莲子”。别名:莲肉、莲米。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心。无臭,味甘、微涩;莲子心味苦。炮制: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鉴别:(1)本品……...
查看详情 >> -
莙荙菜2022-10-07 18:45:19
中药材“莙荙菜”。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光菜(《中国蔬菜栽培学》)。出处:《嘉佑本草》。生境分布:我国南方、西南地区常见栽培,四川以茎叶红色的菾菜入药,名红牛皮菜。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无毛,茎高30~100厘米,至开花时始抽出。叶互生,有长柄;根……...
查看详情 >> -
莎草蕨2022-10-07 18:45:18
中药材“莎草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干瘠砂壤土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岛等地。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根茎短而横走,顶端被棕色短毛。叶簇生;叶柄近圆形,棕色,长 2.55cm,其先端与叶片渐狭的基部难于分别;叶片禾草状,草质或纸质,线形,长2025cm,宽25mm,扁平,全缘,有软骨……...
查看详情 >> -
莲座叶通泉草2022-10-07 18:45:18
中药材“莲座叶通泉草”。别名:小仙桃草。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消炎,清热,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黄疸型肝炎,肺热咳嗽。用法用量:0.5~1两。别名:小仙桃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10002600m湿润的草坡、路旁、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原形态:莲座叶通泉草,多年生……...
查看详情 >> -
莙荙子2022-10-07 18:45:17
中药材“莙荙子”。别名:菾菜子(《食疗本草》)。出处:《纲目》。功能主治:孟诜:...
查看详情 >> -
荸荠2022-10-07 18:45:17
中药材“荸荠”。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性味:球茎:甘,平。 地上全草:苦,平。功能主治:球茎: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用于热病伤津烦渴,咽喉肿痛,口腔炎,湿热黄疸,高血压病,小便不利,麻疹,肺热咳嗽,硅肺,痔疮出血。 地上全草:清热利尿。用于呃逆,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球茎2~4个;或适量捣汁服。 地上全草0.5~1两。别……...
查看详情 >> -
莕菜2022-10-07 18:45:16
中药材“莕菜”。别名: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性味:辛,寒。功能主治:发汗、透疹、清热、利尿。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5~3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别名:荇菜(《诗经》),莕、接余(《尔稚》),菨余(《说文》),凫葵(《唐本草》),水镜草(《土宿本草》),荇丝菜、金莲……...
查看详情 >> -
荷莲豆菜2022-10-07 18:45:15
中药材“荷莲豆菜”。别名:团叶鹅儿肠、地花生、痞子草(《贵州民间药物》),荷连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海南植物志》),串钱草、水荷兰、水流冰、青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阴湿地带。分布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光滑,近基部分枝,枝柔弱,长60~90厘米。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宽1……...
查看详情 >> -
莪术2022-10-07 18:45:15
中药材“莪术”。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