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蟹爪兰2022-10-07 18:40:56

    中药材“蟹爪兰”。别名:蟹足霸王鞭、锦上添花。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生境分布:南北各公园有栽培。原形态:肉质植物,常呈灌木状,多分枝。花茎木质化,稍圆柱状,幼枝及枝扁平;茎节短,长圆形或侄卵形,长36cm,宽1.52.5cm,鲜绿色,嫩时或在冬季多少带紫色,先端截形,两侧各有24个粗而多少内弯的锯齿,两面具肥厚的中肋。无叶。花生于嫩茎节的顶端,玫瑰红色……...

    查看详情 >>
  • 蠵龟血2022-10-07 18:40:55

    中药材“蠵龟血”。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蟾蜍2022-10-07 18:40:55

    中药材“蟾蜍”。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出处:《别录》。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原形态:……...

    查看详情 >>
  • 蟾舌2022-10-07 18:40:54

    中药材“蟾舌”。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
  • 血余2022-10-07 18:40:54

    中药材“血余”。别名:发髭(《本经》),乱发(《金匮要略》)。出处:《本草蒙筌》。性状:血余炭,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色乌黑而光亮,表面有多数小孔,如海绵状。质轻而脆,易碎,断面呈蜂窝状,互碰有清脆之声。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以色黑、发亮、质轻者为佳。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

    查看详情 >>
  • 蟾蜍胆2022-10-07 18:40:53

    中药材“蟾蜍胆”。出处:《吉林中草药》。化学成分:蟾蜍的胆汁成分,可分为高级胆汁酸与胆汁醇两部分。高级胆汁酸部分中有:三羟基蟾蜍甾族胆烯酸、三羟基异甾族胆烯酸、Δ233α,7α,12α三羟基粪甾烯酸、三羟基蟾蜍甾族胆烷酸;胆汁醇部分有:四羟基降蟾蜍烷、五羟基蟾蜍烷、四羟基胆烷及异三羟基胆烯。日本产蟾蜍胆汁中含蟾蜍胆酸I;此外还含蟾蜍二羟基胆烷酸。功能主治:《……...

    查看详情 >>
  • 蠮螉2022-10-07 18:40:52

    中药材“蠮螉”。别名:细腰蜂(《庄子》),蒲卢(《毛诗传》),土蜂(《广雅》),缸瓦蜂(《本草求原》)。出处:《本经》。原形态:蜾臝(《诗经》) 体青黑色,长约1.5厘米,展翅宽约3厘米。头部略呈球状。复眼1对,略呈肾脏形。触角1对,呈棍棒状。前胸背两旁延长达于翅之基部,翅2对,膜质。足3对,跗节5。腹呈纺锤形,第1、2节稍小,成细腰状,各有2赤黄色斑纹。 ……...

    查看详情 >>
  • 蟾酥2022-10-07 18:40:52

    中药材“蟾酥”。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贮藏:置干燥处,防潮。炮制:蟾酥粉: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

    查看详情 >>
  • 血当归2022-10-07 18:40:51

    中药材“血当归”。别名:牛西西、乳突叶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土大黄、止血草、化血莲、散血七、血丝大黄。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由本品中提取的血当归甲素(磷酸铵镁)对小动脉和微动脉有直接收缩作用,并能促进纤维蛋白生成,加快血凝过程,此外,其止血作用,也可能与促进孕激素作用相关[1,2]。 2.其他作用 本品含有强抗真菌作用的成分酸模素[3],1.抑菌作用 羊……...

    查看详情 >>
  • 血党2022-10-07 18:40:50

    中药材“血党”。别名: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15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2m。茎幼时被细微柔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1.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