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牙参2022-10-07 18:39:49
中药材“象牙参”。别名:土中闻、鸡脚参、鸡脚玉兰。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肺定喘。主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3~5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6003500m的高山林下、草坡。 2.生于山坡、草地或松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我国云南、西藏。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1.滇象牙参,多年生草本,高1525cm。根簇生,……...
查看详情 >> -
豆叶参2022-10-07 18:39:49
中药材“豆叶参”。别名:川南报春。性味:甘、辛,凉。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痰。用于头昏,耳聋,湿热黄疸,尿少色黄。用法用量:3~5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林缘和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四川西部(天全、沪定)。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茎和多数粗长须根。叶基生,开花时当年生新叶基部有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查看详情 >> -
豉虫2022-10-07 18:39:48
中药材“豉虫”。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
查看详情 >> -
豇豆根2022-10-07 18:39:48
中药材“豇豆根”。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 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象头花2022-10-07 18:39:47
中药材“象头花”。别名:红南星、母猪半夏、大半夏、独叶半夏、小独脚莲。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散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胃痛,乳腺炎,疮疖肿毒,颈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用法用量:3~5分,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母猪半夏、岩芋、独叶半夏、红半夏、山半夏、小独脚莲、红南星、大半夏、狗爪南星、岩半夏、野芋头、南星、野磨芋、三不跳。出处:本品始载……...
查看详情 >> -
豆腐皮2022-10-07 18:39:47
中药材“豆腐皮”。别名:豆腐衣(《刘羽仪经验方》)。出处:《纲目》。性味:甘淡,平。 ①《医林纂要》:...
查看详情 >> -
豆麻2022-10-07 18:39:46
中药材“豆麻”。别名:麻风草、广西艾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100m的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原形态:灌木或半灌木,高12m。茎上部与小枝生刺毛,刺毛粗硬,长34mm,具长的毛枕。叶互生;叶柄长48cm,被硬刺毛;托叶三角状卵形,先端2浅裂;叶片宽卵形或近心形,长512cm,宽410cm,先端渐尖,基部常截形,边缘具牙齿,上……...
查看详情 >> -
豚卵2022-10-07 18:39:46
中药材“豚卵”。别名:豚颠(《本经》),猪石子(《济生方》),猪睾丸(《本草蒙筌》)。出处:《本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豇豆叶2022-10-07 18:39:45
中药材“豇豆叶”。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象牙2022-10-07 18:39:45
中药材“象牙”。别名:象牙屑。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定惊,拔毒生肌。用于惊风癫痫,热痰骨蒸;痈疮肿毒。用法用量:0.5~1钱。备注:本品多为加工雕刻象牙时刮下的碎屑。出处:《药性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