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三七2022-10-07 18:37:41
中药材“野三七”。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谷潮湿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55m。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mm;小叶5,少有7,羽状分裂,裂片不等大,中……...
查看详情 >> -
里白2022-10-07 18:37:40
中药材“里白”。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下、杉木林间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3m。根状茎横走,被宽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50100cm,腹面扁平;顶芽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羽片坚纸质,背面粉白色,幼时背面及边缘有星状毛,后脱落;对生,……...
查看详情 >> -
野丁香2022-10-07 18:37:40
中药材“野丁香”。别名:历细(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全株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长1.5~3.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具柄。总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顶生;花蓝紫色;花萼4裂,宿存;花冠漏斗形,4裂;雄蕊2。蒴果圆锥形。种子具翅。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温胃散……...
查看详情 >> -
野冬菊2022-10-07 18:37:39
中药材“野冬菊”。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白色短租毛。基生叶丛生,稍似莲座状,匙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渐狭成柄,全缘。两面均密被短粗毛;茎生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先端尖,基部抱茎。头状花序3~5着生于茎顶,排成伞房状,……...
查看详情 >> -
醉鱼草花2022-10-07 18:37:39
中药材“醉鱼草花”。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醍醐2022-10-07 18:37:38
中药材“醍醐”。出处:《雷公炮炙论》。化学成分:牛乳制成的醍醐,其一般组成(每100克)为:水分73克,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0.6克,钙97毫克,磷77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0.1毫克,抗坏血酸微量,维生素A830国际单位。 脂肪是醍醐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月桂酸……...
查看详情 >> -
野京豆2022-10-07 18:37:38
中药材“野京豆”。别名:勒勒叶。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主治间日疟,恶性疟,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用法用量:0.5~1两。别名:勒勒叶。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000m的山谷岩石坡地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小叶干花豆 直立灌木,高达2m。老茎黑褐色,……...
查看详情 >> -
醉鱼草2022-10-07 18:37:37
中药材“醉鱼草”。别名:闹鱼草、鱼尾草、痒见消、铁线尾。性味:微辛、苦,温。有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杀虫。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并作杀蛆灭孑孓用。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备注:(1)家畜食多量时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震颤等中毒现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
查看详情 >> -
醋林子2022-10-07 18:37:37
中药材“醋林子”。别名:红檬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浇灌、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光叶石楠,常绿乔木,高35m,可达7m。老枝灰黑色,无毛,皮孔棕黑色。叶互生;叶柄长11.5cm,无毛;叶片革质,细长时及老时皆呈红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
查看详情 >> -
野决明2022-10-07 18:37:36
中药材“野决明”。别名:土马豆、牧马豆。性味:甘,微温。有毒。功能主治:祛痰,镇咳。用于痰喘咳嗽。用法用量:2~3钱。备注:(1)本品中提前的野靛碱可用于急性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及新生儿窒息。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8~50厘米,无毛。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稍菱形,长4~7厘米,阔1……...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