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樱根2022-10-07 18:36:17

    中药材“金樱根”。别名: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日华子本草》。性状:根呈圆柱形,略扭曲,表面紫黑色,有纵直条纹;木栓层呈片状,可以剥下。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呈明显的放射状;皮部棕红色。质坚硬,体重。无臭。化学成分:根皮含丰富的鞣质。性味:酸涩,平。 ①《日华子本草》:...

    查看详情 >>
  • 金橘露2022-10-07 18:36:16

    中药材“金橘露”。出处:《纲目拾遗》。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

    查看详情 >>
  • 金樱子2022-10-07 18:36:16

    中药材“金樱子”。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性状: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无臭,味甘、微涩。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查看详情 >>
  • 金橘根2022-10-07 18:36:15

    中药材“金橘根”。别名:寿星柑根(《四川中药志》)。出处:《闽东本草》。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性味:酸苦,温。 ①《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金沙草2022-10-07 18:36:15

    中药材“金沙草”。别名:牛吊西、曲须、扫把藤、斑鸠窝、须须药、软筋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150m的溪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蔓生、攀援,茎纤细,长达57m。叶薄草质,近二型;二回羽状,羽片多数,相距约79cm着生,羽片对生于叶轴的短枝上,短枝顶端密生红棕色毛;营养羽片生于叶轴下部,……...

    查看详情 >>
  • 金樱叶2022-10-07 18:36:14

    中药材“金樱叶”。别名:塘莺薳(《生草药性备要》)。出处:《纲目》。性味:《生草药性备要》:...

    查看详情 >>
  • 金甲豆2022-10-07 18:36:14

    中药材“金甲豆”。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河北、山东、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原形态: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状草本。长约4m,无毛。小叶3,顶生的小叶片卵形,长412c……...

    查看详情 >>
  • 金瓜草2022-10-07 18:36:13

    中药材“金瓜草”。别名:睫毛齿果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椭圆叶齿果草 一年生草本,高1020cm。茎单一或分枝,具沟槽,无翅。无叶柄;叶片膜质至薄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mm,宽12.5m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或有疏齿和疏长毛,绿褐色,基出3脉,……...

    查看详情 >>
  • 金橘叶2022-10-07 18:36:13

    中药材“金橘叶”。出处:《本草再新》。性状:干燥叶多数呈筒状,有光泽,两面均绿色,日久渐转黄色或灰色,气香。化学成分:叶含维生素C,其含量比果实多。归经:入肝、脾、肺三经。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无毒。注意:《本草再新》:...

    查看详情 >>
  • 金沸草2022-10-07 18:36:12

    中药材“金沸草”。性状:条叶旋覆花: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70cm,直径0.2~0.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0.5~1cm,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边缘反卷,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0.5~1cm,冠毛白色,长约0.2cm……...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