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山消2022-10-07 18:33:47
中药材“隔山消”。别名:隔山撬(《分类草药性》),隔山锹(《天宝本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产四川、江苏、江西等地。性状:干燥块根呈圆柱形,微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2~3厘米。外表黄褐色或红棕色,栓皮粗糙,有明显纵横皱纹,皮孔横长突起,栓皮破裂处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质坚硬,断面淡黄棕色,粉质,有辐射状花纹及鲜黄色孔点。气无,味先苦后甜。化学……...
查看详情 >> -
降香2022-10-07 18:33:47
中药材“降香”。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劈成小块,碾成细粉或镑片。鉴别:(1)本品粉末棕紫色或黄棕色。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完整者直径约至300μm,多破碎,具缘纹孔大而清晰,管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纤维成束,棕红色,直径8~26μm,壁甚厚,有的……...
查看详情 >> -
雀梅藤2022-10-07 18:33:46
中药材“雀梅藤”。出处:《广西药植名录》。生境分布:通常栽作绿篱。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雀梅蓐,又名:对节刺、对角刺、碎米子、沙穷勒、米碎木。 常绿或半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具针刺。叶对生,卵形以至广椭圆形,长1~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有小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下面叶脉显着,两面无毛,仅叶柄正面两边有毛;托叶早落。花形……...
查看详情 >> -
雀榕根2022-10-07 18:33:45
中药材“雀榕根”。出处:《福建中草药》。功能主治:治乳痈,干根五钱,酒水煎服;另用鲜叶加冷饭捣烂外敷。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山坡林中或河岸、溪边、村寨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乔木,高 517m。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时附生。叶互生;叶柄长1.56cm;托叶……...
查看详情 >> -
除虫菊2022-10-07 18:33:45
中药材“除虫菊”。别名:白花除虫菊。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杀虫。外用治疥癣。可杀蚊、蝇、虱;杀蛆;驱蚊。用法用量:研粉调敷患处。制成煤油浸剂,喷射杀蚊、蝇、虱。研末撒入粪缸杀蛆;或制成熏烟剂以驱蚊。备注:(1)本品常作蚊烟原料,亦作粉剂或乳油剂。敏感者接触或吸入后,可出现皮疹,鼻炎,哮喘等。吸入较多或吞服中毒,则引起恶心,呕吐,胃肠绞痛,腹泻,头痛,……...
查看详情 >> -
雀卵2022-10-07 18:33:44
中药材“雀卵”。出处:《别录》。归经:《会约医镜》:...
查看详情 >> -
雀头血2022-10-07 18:33:43
中药材“雀头血”。出处:《别录》。功能主治:《别录》:...
查看详情 >> -
雀榕叶2022-10-07 18:33:43
中药材“雀榕叶”。别名:漆娘舅,漆舅、白来叶(《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堤岸。分布台湾、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原形态:笔管榕,又名:雀榕、笔管树、大叶榕树、山榕。 乔木,高5~9米。树皮呈暗赭色,稍平滑。叶互生,长椭圆形或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具基生3出脉,侧脉7~……...
查看详情 >> -
陆英根2022-10-07 18:33:42
中药材“陆英根”。别名:蒴藋根。原形态:陆英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达2m。茎有棱条,髓部白色。奇数羽状状得叶对生;托叶小、线形或呈腺状突起;小叶59,最上1对小叶片基部相互全生,有时还和顶生小叶相连,小叶片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长而渐尖,基部钝圆,两侧常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遥齿;小叶柄短。大型复伞房花序顶生;……...
查看详情 >> -
雀梅藤叶2022-10-07 18:33:42
中药材“雀梅藤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原形态:雀梅藤 藤状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灰色或灰褐色,被短柔毛,常对生。叶对生或互生;叶柄长27mm,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4.5,宽0.72.5cm,先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