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菇2022-10-07 18:31:59
中药材“香菇”。别名:冬菇、菊花菇。生境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化学成分:子实体含大量的维生素D原(麦角甾醇)、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腺嘌呤香茹精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经常食用可以预防人体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钙代谢的障碍后所患的佝偻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
查看详情 >> -
香阿魏2022-10-07 18:31:59
中药材“香阿魏”。别名:类阿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丘、沙地和砾石质的蒿属植物荒漠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沿准噶尔盆地地区。原形态:多年生一次结果的草本,高11.5m。根纺锤形,粗大,顶端残留枯萎叶鞘纤维。茎单一,稀24,粗壮,被疏柔毛,从近基部向上分枝成圆锥状。基生叶叶柄扩展成鞘;叶片轮廓为广卵形,三出四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卵形,长约10mm,再深……...
查看详情 >> -
香血藤2022-10-07 18:31:58
中药材“香血藤”。别名:红血藤、淀淀藤、过山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25003400m的山地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紫色或褐色,有棱,老枝灰褐色,近圆柱形。叶柄长13cm;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615cm,宽(2)3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明显的腺状锯齿或有时全缘,……...
查看详情 >> -
香蓼2022-10-07 18:31:58
中药材“香蓼”。别名:水毛蓼、红杆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生于水边及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福建、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开展的长毛和有柄的腺状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托叶鞘筒状,膜质,长715mm,密生长毛;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
查看详情 >> -
香蕉弄蝶2022-10-07 18:31:57
中药材“香蕉弄蝶”。别名:芭蕉卷叶蛾、蕉包虫。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成虫产卵于香蕉、芭蕉叶上,以老熟幼虫在卷叶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成虫6月、7月出现。 资源分布:分布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香蕉弄蝶,成虫体长3035mm,展翅展7585mm。全体褐色或茶褐色,胸部全为长毛所盖。复眼大,半球形。触角长……...
查看详情 >> -
香雪兰2022-10-07 18:31:57
中药材“香雪兰”。别名:小菖兰、小红蒜、菖蒲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南方各地多露天栽培,北方各地多盆栽。 资源分布:原产非洲南部。原形态:香雪兰 多年生草本。球茎狭卵形或卵圆形,外包有薄膜质具粉红斑点的网纹包被。叶剑形或条形,略弯曲,长1540cm,宽0.51.4cm,黄绿色;中脉明显。花茎上部23个弯曲的分枝,下面有数枚叶;花无梗;每朵花基部有2枚膜质……...
查看详情 >> -
香茶菜2022-10-07 18:31:56
中药材“香茶菜”。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龙七[云南]。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筋骨酸痛,疮疡。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倒根野苏(《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山苏子、野苏子……...
查看详情 >> -
马兜铃2022-10-07 18:31:56
中药材“马兜铃”。性状: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
查看详情 >> -
香豆蔻2022-10-07 18:31:55
中药材“香豆蔻”。别名:嘎哥拉、尼泊尔豆蔻。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300m的阴湿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香豆蔻,多年生粗壮草本,高12m。植株下部叶无柄或近无柄,上部叶酚长13cm;叶舌膜质,长34mm,微凹,无毛,先端浑圆;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760cm,宽3.511cm,先端具长尾尖……...
查看详情 >> -
马先蒿2022-10-07 18:31:55
中药材“马先蒿”。别名:广布马先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外用治疥疮。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别名:马屎蒿(《本经》),马新蒿(陆玑《诗疏》),烂石草(《肘后方》),练石草(《别录》),虎麻(《唐本草》),马尿泡(《山西中草药》)。出处:《本经》。生境分布:生于草地及林缘。分布东北及内……...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