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纳香根2022-10-07 18:48:18
中药材“艾纳香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痛,跌打瘀痛,产后骨痛,受凉腹痛,腹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别名:大风艾根。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原形态:艾纳香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3m。茎粗壮,茎皮灰褐色,有纵条棱,木质部松软,白色,有髓部,节间长26cm,被黄褐色……...
查看详情 >> -
羊七莲2022-10-07 18:50:40
中药材“羊七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除山东)、中南(除河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原形态:植株高206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卵圆披针形有疏锯齿的鳞片。叶远生,纸质,无毛,通常近二型,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营养叶和孢子叶同形,但叶柄稍短,裂片较宽;营养叶柄长1540cm;叶片长圆状卵形,羽裂达叶轴;……...
查看详情 >> -
红叶木姜子根2022-10-07 18:53:08
中药材“红叶木姜子根”。别名:樟树根、油炸条。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野春桂,云:...
查看详情 >> -
稗根苗2022-10-07 18:55:29
中药材“稗根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生长于沼泽处,为水稻田中杂草之一。分布遍及全国温暖地区。原形态:稗(《左传》)。一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秆直立或广展。叶片扁平,线形,长达40厘米,宽5~10毫米,叶鞘秃净,叶舌缺。圆锥花序直立,狭,不规则的尖塔形,长10~30厘米;分枝复生,覆叠,广展或紧贴,最下的稍疏离,最长的通常长过2厘米,上部的渐尖……...
查看详情 >> -
皂荚叶2022-10-07 18:57:52
中药材“皂荚叶”。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甜茶藤2022-10-07 19:00:09
中药材“甜茶藤”。别名:田婆茶。生境分布:广西。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黄疸型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全株0.5~2两,水煎服。 急性结膜炎:鲜全株水煎熏洗。 痈疖:全株1~2两,水煎服或外洗。别名:田婆茶、红五爪金龙、乌蔹、苦练蛇、藤茶、龙须茶、金丝苦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300m的山地灌丛、林中、石上、沟边。 资源分布……...
查看详情 >> -
狗蹄2022-10-07 19:02:27
中药材“狗蹄”。别名:狗四足(《本草经集注》)。出处:《滇南本草》。性味:①《别录》:...
查看详情 >> -
滇藏方枝柏2022-10-07 19:04:44
中药材“滇藏方枝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300m的高山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去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滇藏方枝柏,灌木,高12m,常呈匍匐状,稀为乔木。枝条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薄片;具鳞叶的末端分枝较粗,四棱形,鳞叶先端尖或印,背面下部或中部有腺体;幼树具刺叶,长47mm,上面淡绿灰色,中下部有隆起的中脉,下面有钝脊。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长……...
查看详情 >> -
水龙骨2022-10-07 19:07:06
中药材“水龙骨”。别名: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解毒退热,祛风利湿,止咳止痛。用于小儿高热,咳嗽气喘,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牙痛;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别名:草石蚕(《纲目拾遗》),石蚕、铁打粗(《中国药植志》),青竹标、岩鸡尾、人头发(《贵州民间……...
查看详情 >> -
桃叶2022-10-07 19:11:29
中药材“桃叶”。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滴虫。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疟疾鲜品捣烂敷脉门;痈疖鲜品捣烂敷患处;痔疮、湿疹、阴道滴虫、头虱均煎水洗。出处:《别录》。化学成分:桃叶含糖甙、柚皮素、奎宁酸、西红柿烃、鞣质(约100毫克%)和少量腈甙。药理作用:不同品种的桃树叶浸液(1%)杀灭孑孓的效果基本一致,能使孑……...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