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麻根2022-10-07 19:18:19

    中药材“山麻根”。别名:龟叶麻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沟边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90cm。茎直立,数茎丛生,不分枝,有4钝棱,通常带红色,上部疏生短伏毛。叶对生;叶柄长18cm;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3.513cm,宽312cm,先端有3或5骤尖或3浅裂,有时……...

    查看详情 >>
  • 小白绵参2022-10-07 19:20:34

    中药材“小白绵参”。别名:小儿惊风药、高脚鼠耳草、婆婆指甲草、破花絮草、鹅秧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m以下的山地林缘、田边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有时为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1030cm。簇生或单生,有短柔毛。单叶对生,茎基部叶近匙形或倒卵形,基部渐狭;中上部的近无柄,狭卵形至披……...

    查看详情 >>
  • 大黑蒿2022-10-07 19:22:50

    中药材“大黑蒿”。别名:密花艾纳香。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截疟。主治疟疾,高血压,肠炎,感冒发烧。用法用量:1~2钱。截疟可用1~1.5两。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低山丘陵地及林缘。分布云南。原形态:半灌木,高达2米左右。全株密生白色绒毛或成粉末状,有香气。叶片羽状深裂,长18~20厘米,宽6~8厘米,上面有毛成粉末状……...

    查看详情 >>
  • 地骷髅2022-10-07 19:25:05

    中药材“地骷髅”。别名:仙人骨(《博济方》),老萝卜头(《分类草药性》),老人头(《天宝本草》),地枯萝(《现代实用中药》),气萝卜(《江苏植药志》),枯萝卜(《山东中药》),空莱菔(《苏州本产药材》)。出处:《纲目拾遗》。原形态:全国各地均产。性状:全体呈圆柱状,长20~25厘米,直径3~4厘米,微扁,略扭曲,紫红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状的纵皱纹,往……...

    查看详情 >>
  • 叶下花2022-10-07 19:27:22

    中药材“叶下花”。别名:追风箭。性味:苦,温。有小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除湿止痛,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淋巴结炎;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备注:(1)另有报导,本品之根,可治哮喘。用法:叶下花根1两,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加红糖少许为引,连服数剂。别名:追风箭(《云南中草药》)。……...

    查看详情 >>
  • 刺竹叶2022-10-07 19:29:53

    中药材“刺竹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诸地。亦有栽培。原形态:高大竹类。竿高1524m,直径815cm,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cm,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1、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时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校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高大竹类。竿高1……...

    查看详情 >>
  • 何首乌2022-10-07 19:32:25

    中药材“何首乌”。别名:首乌、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性状: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查看详情 >>
  • 马蔺子2022-10-07 18:31:36

    中药材“马蔺子”。别名:蠡实(《本经》),荔实(《别录》),马楝子(《本草图经》),马莲子(《河北中药手册》)。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辽宁、河北、北京等地。原形态:马蔺(《唐本草》),又名:旱蒲(《礼记》),剧草、豕首、三坚(《本经》),荔(《说文》),马薤(《礼记》郑玄注),马莲(《释草小记》),蠡草……...

    查看详情 >>
  • 鞭打绣球2022-10-07 18:32:46

    中药材“鞭打绣球”。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经闭,月经不调,肺结核,扁桃体炎,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外用治湿疹,疮疡,口腔炎。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拌蜂蜜蒸热外搽。别名:红顶珠(《贵州草药》),地草果、红豆……...

    查看详情 >>
  • 铜锤草2022-10-07 18:35:04

    中药材“铜锤草”。别名:大酸味草(《广州植物志》),大老鸦酸、地麦子(《贵州民间药物》),紫酢浆草(《四川中药志》),红花柞浆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福建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疏林、荒坡或栽于庭园。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约35厘米。地下部分有鳞茎,白色,形圆,长约2~2.5厘米;鳞片膜质,褐……...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