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爪草2022-10-07 18:29:16
中药材“鸡爪草”。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消结。用于外感风寒,风湿麻木,颈淋巴结结核。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作酒剂,或炖肉服。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阴处。分布四川和湖北西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全株无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基生叶约3;叶片五角形,长2~3厘米,宽3.5~5厘米,基部心形……...
查看详情 >> -
鲚鱼2022-10-07 18:30:27
中药材“鲚鱼”。别名:鮤、鱴刀(《尔雅》),,刀鱼(《说文》),望鱼(《魏武食制》),鰽鱼(《异物志》),江鲚(《本经逢原》),麻鲚(《本草求原》),子鱼(《随息居饮食谱》),凤尾鱼(《脊椎动物分类学》),毛花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成鱼多生活于海中,每年春季则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产卵洄游。食物主要为浮游动物及小……...
查看详情 >> -
马蔺根2022-10-07 18:31:39
中药材“马蔺根”。出处:《纲目》。性味:《河北中药手册》:...
查看详情 >> -
青鱼2022-10-07 18:32:48
中药材“青鱼”。别名:铜青、鲭、乌鲭、青棒、乌鲩、螺蛳青。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平原地区,华北较少。性味:苦,寒。功能主治:主治目赤肿痛及喉痹,扁桃体炎,并除恶疮白秃。用法用量:0.5~1钱,水煎服或外涂。复方:治目赤肿痛及沙眼:用青鱼胆、硼砂、冰片、黄连为末,点眼。别名:鲭(《日华于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分布以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为主,华北较……...
查看详情 >> -
陆英2022-10-07 18:33:58
中药材“陆英”。别名:蒴藋、走马前、走马风、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性味:甘淡、微苦,平。功能主治:根:散瘀消肿,祛风活络。用于跌打损伤,扭伤肿痛,骨折疼痛,风湿关节痛。 茎、叶: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肾炎水肿,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肿痛。用法用量:均为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出处:《本经》。贮藏:置干燥处。化学成分:含氯原酸、α香树脂素……...
查看详情 >> -
铜锤草根2022-10-07 18:35:06
中药材“铜锤草根”。别名:大老鸦酸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原形态:红花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35cm。有多数小鳞茎聚生在一起,鳞片褐色,有三条纵棱。叶基生,掌状三出叶;总叶柄长1524cm,被毛,小叶阔倒心形,长约3.55cm,宽3.55.3cm,先端凹缺,叶缘及叶背被毛。伞形花序有花610朵;萼片5,绿……...
查看详情 >> -
金剪刀2022-10-07 18:36:29
中药材“金剪刀”。别名:河边威灵仙。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沟边、河岸湿地。分布浙江。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6棱,疏被弯曲的短柔毛,后变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9片,最下面的小叶长4~5厘米,向上渐小,不裂或2~3深裂或3全裂,裂片狭卵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有贴生短粗毛,脉上毛较密。花1~3朵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细长,基部……...
查看详情 >> -
软丝藻2022-10-07 18:38:46
中药材“软丝藻”。别名:紫菜苔、绿苔、绿菜苔、青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北方的,多生长在中潮带石块、贝壳和大型的藻体上;生于东海和南海的,多生长在中潮带以上潮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原形态:藻体鲜绿或暗绿色,质软,为一不分枝的丝状体,外形很像一丛绿绒毛,丝径1025μm。细胞短而宽,长度一般为宽度的1/4……...
查看详情 >> -
蝤蛑2022-10-07 18:41:11
中药材“蝤蛑”。别名:蝤媒(陶弘景),拨棹子、蟳(《本草图经》),海蟳(《闽中海错疏》)。出处:《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原形态:全体被有坚硬的甲壳,背面灰绿色或棕红色,头胸部宽大,甲壳略呈扇状,长约6厘米,宽约9厘米;前方额缘有明显的尖齿6个;前侧缘亦有6个宽锯齿,额两侧有具有短柄的眼1对,能活动。口器由3对颚足组成,前端有大小触角2对。……...
查看详情 >> -
蓝花扁竹2022-10-07 18:43:35
中药材“蓝花扁竹”。别名:扁竹。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沟谷、林边、湿润地,亦有栽培。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长,横走,似竹鞭,节上生多数须根,黄褐色。茎圆柱形,分节明显,粟色,光滑。叶互生;扁平,广剑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折合抱茎,全缘,两面无毛,有多数平行脉。总状花序,花梗基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