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阳关2022-10-07 19:23:17
中药材“大阳关”。别名:棠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770m的石山疏林,或岩石上、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原形态:广西斑鸠菊 攀援灌木,高1.53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褐色或栗褐色,变无毪人明显条纹和黄色疏皮孔;芽被锈色绒毛。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珠笔状长,长414cm,宽1.56.5cm,先端尖或渐尖,少有钝……...
查看详情 >> -
地涌金莲2022-10-07 19:25:33
中药材“地涌金莲”。别名:毛果矮蕉、地金莲、地涌莲、地莲花。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用于红崩,白带,便血。用法用量:3~5钱。别名:地金莲、地涌莲(《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山间坡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高大草本,高约l米。茎厚而粗,由叶鞘复叠而成。巨形叶,长椭圆形,有白粉,全缘。花4~6朵,簇生于花茎上鲜黄色苞叶内……...
查看详情 >> -
厚叶素馨2022-10-07 19:27:48
中药材“厚叶素馨”。别名:鲫鱼胆、樟叶茉莉、青竹藤、胆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灌丛或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原形态:攀援灌木,高19m。小枝黄褐色,节处稍压扁,枝中空,当年生枝被短柔毛或光滑。叶对生,单叶;叶柄长0.51.8cm,扭转,下部具关节;叶片革质,干时呈黄褐色或褐色,宽卵形、卵形或椭圆形,长410cm,宽1.56.5cm,……...
查看详情 >> -
凤仙透骨草2022-10-07 19:30:27
中药材“凤仙透骨草”。别名:透骨草、凤仙梗、凤仙花梗、凤仙花秸、凤仙花杆。出处:本品原植物形态描述始见于《救荒本草》,名“小桃红”。《本草正》云:“(凤仙花)善透骨通窍,故又名透骨草。”《纲目拾遗》谓:“凤仙花,一名透骨草,以其性利,能软坚,故有此名。”又于透骨草条下记载:“汪连仕《采药书》:透骨草仿佛马鞭之形,大能软坚。取汁浸龟板能化为水……按凤仙白花者亦……...
查看详情 >> -
五裂槭2022-10-07 19:32:53
中药材“五裂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林缘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五裂槭 落叶小乔木,高47m。树皮平滑,常被蜡粉;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紫绿色,多年生老枝淡褐绿色;冬芽鳞片近于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22.5cm,靠近顶端微有短柔毛;叶纸质,长48cm,宽59cm,基部近……...
查看详情 >> -
三翅铁角蕨2022-10-07 19:35:12
中药材“三翅铁角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000m的山坡林缘、路旁湿石上。 资源分布:产于长江以南地区,向北至陕西南部等地。原形态:植株高2035cm。根茎短而直立,顶部被棕褐色、狭披针形鳞片,全缘。叶簇生;叶柄长24cm,栗褐色,有光泽,除上面有2条宽翅外,下面棱脊上还有1条;叶片坚纸质,无毛,线状披针形,……...
查看详情 >> -
黑参2022-10-07 18:25:48
中药材“黑参”。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用法用量:2~3钱。别名:玄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3100m的山坡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原形态:鄂西玄参 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茎12条从条状根生出,中空,略有四棱形,……...
查看详情 >> -
鸡桑叶2022-10-07 18:29:28
中药材“鸡桑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m。枝开展,无毛;树皮灰褐色,纵裂。单叶互生,纸质,卵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35裂,两面均有短毛;托叶……...
查看详情 >> -
鱼眼草2022-10-07 18:30:39
中药材“鱼眼草”。别名:胡椒草、山胡椒菊、茯苓菜、蚯蛆草、泥鳅菜。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用于月经不调,扭伤肿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疔毒。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伤处。别名:星莠草、星宿草(《滇南本草》整理本),三仙菜(《云南中医验方》),地胡椒、鼓丁草(《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原形态:①小鱼眼草,又名:白芽草……...
查看详情 >> -
长管假茉莉2022-10-07 18:34:09
中药材“长管假茉莉”。生境分布:广东、云南。化学成分:叶含黄芩甙(scutellarin)及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hispidulin)。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炎利尿,活血消肿,祛风湿。主治尿路感染,膀胱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牙英转千亮(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热带森林中或栽培。原形态:亚灌……...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