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竹根2022-10-07 18:53:41
中药材“紫竹根”。出处:《草木便方》。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庭院。原形态:紫竹,又名:乌竹(《汝南圃史》),黑竹(《草木便方》),水竹子。 秆高3~5米,亦有高至7~10米者,直径2~4厘米,圆筒形,或分枝只节间具纵长沟槽,幼时绿色而于箨环下具白粉,以后则渐变为棕紫色乃至棕黑色;秆环隆起;箨鞘绿褐色或绿红褐色,具细长纵脉,无毛或其上部疏生小刺毛及紫色细斑,顶端……...
查看详情 >> -
破骨风2022-10-07 18:56:00
中药材“破骨风”。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筋骨痛,腰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破膝风(《分类草药性》),花木通、小泡通、老鹰柴(《贵州民间药物》),破风藤(江西《草药手册》)。出处:《分类草药性》。原形态:①光清香藤 木质藤本,全部无毛,或微被毛,幼枝圆柱形,有时有角……...
查看详情 >> -
白马骨2022-10-07 18:58:23
中药材“白马骨”。别名: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中医药实验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间草药》),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广西中药志》),鸡骨头草、鸡脚骨(《浙江民间草药》),路边姜(《四川中药志》),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
查看详情 >> -
琉璃枝2022-10-07 19:00:40
中药材“琉璃枝”。别名:挠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阳山坡、草丛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河南。原形态:小叶鼠李 灌木,高约2m。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紫褐色,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光滑,枝端及分叉处有针刺。叶对生或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15mm,被细柔毛;托叶钻状,有微毛;……...
查看详情 >> -
牡荆沥2022-10-07 19:02:58
中药材“牡荆沥”。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出处:《本草拾遗》。归经:《本草汇言》:...
查看详情 >> -
淡竹壳2022-10-07 19:05:14
中药材“淡竹壳”。别名:淡竹箨(《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 -
水翁皮2022-10-07 19:07:38
中药材“水翁皮”。别名:水翁树皮(《本草求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槲叶2022-10-07 19:09:42
中药材“槲叶”。别名:槲若(《唐本草》)。出处:《本草图经》。炮制:《本草图经》:...
查看详情 >> -
柿蒂2022-10-07 19:12:00
中药材“柿蒂”。性状:本品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密被细绒毛。质硬而脆。无臭,味涩。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去柄,干燥或打碎。鉴别:取本品粗粉2g,加70%乙醇10ml,温浸2 小时,滤……...
查看详情 >> -
木虾公2022-10-07 19:14:18
中药材“木虾公”。别名:上树虾、虾公脊、鸡背石斛、金黄泽。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哮喘。用法用量:鲜品1~2两,干品减半。别名:金黄泽、上树虾、上树黄泽、鸡背石斛、虾公草、小环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原形态:聚石斛,附生植物。茎聚生,卵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