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竹茹2022-10-07 19:16:33
中药材“慈竹茹”。出处:《四川中药志》。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归经:入肺、胃、肝等经。性味:味甘,性微寒,无毒。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烦止呕。治胃热呕逆,上焦烦热,吐衄,崩中及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现多见于农家栽培房前屋后的平地或低丘陵。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各地。原……...
查看详情 >> -
山羊油2022-10-07 19:18:50
中药材“山羊油”。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秘方集验》:...
查看详情 >> -
小叶榕2022-10-07 19:21:04
中药材“小叶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溪边或山地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原形态:乔木,高1525m。小枝具棱,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托叶小;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57.5(10)cm,宽1.84.5(5.5)cm,先端具钝的短尖头,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与叶柄交接处有关节,全缘;侧脉纤细而……...
查看详情 >> -
大臭黄荆2022-10-07 19:23:20
中药材“大臭黄荆”。别名:斑鸠叶、臭黄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m的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近头状豆腐柴,灌木,高12m。枝条上具明显的皮孔,嫩枝上有黄白色平展绒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41cm,有平展柔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8.5cm,宽1.54.8m,边缘除先端与基部外,多少有锯齿,先端渐尖或急尖,基……...
查看详情 >> -
地瓜果2022-10-07 19:25:36
中药材“地瓜果”。别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地枇杷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性味:《贵州民间药物》:...
查看详情 >> -
卷边桩菇2022-10-07 19:27:51
中药材“卷边桩菇”。别名:卷伞菌、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卷边网褶菌、桩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于树桩上,或由地下的树桩而破土成丛。多生在栎树和桦木等林下木桩上。夏、秋普遍。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安徽、福建、广东、海南、西藏等地。原形态:菌盖中央下凹,周边翘起,盖缘向下内卷,径宽415cm。盖表幼时微粘,成熟后干燥,中央多成龟裂状。褐色、……...
查看详情 >> -
凤凰衣2022-10-07 19:30:30
中药材“凤凰衣”。性状:干燥品多为皱褶的纸样薄膜,大小不等,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质轻易碎,微有腥臭气。炮制:除去硬壳,取出内层白膜衣,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肺止咳。用于慢性气管炎,久咳,盗汗。用法用量:0.5~1钱,研粉服。别名:鸡卵中白皮(《别录》),鸡子白皮(孟诜《必效力》),凤凰退(《本草蒙筌》),鸡蛋膜衣(《现代实用……...
查看详情 >> -
五角枫根2022-10-07 19:32:56
中药材“五角枫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3~10米。树皮灰色,小枝平滑无毛。叶5裂,长10~14厘米,宽12~15厘米,基部心脏形,有时截形,裂片卵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稀疏紧贴的锯齿,近革质,上面绿色,光泽,下面粉白色,于脉腋内有细毛;叶柄长3~4厘米,……...
查看详情 >> -
三分三2022-10-07 19:35:15
中药材“三分三”。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原形态:1、锐萼东莨菪: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状茎肥厚成粗短圆柱形,主根几垂直,萝卜形,深入地下,直径约2~7厘米,有多数肥厚的侧根,侧根直径1~2厘米,黄色,味苦有臭气。茎丛生,粗壮,上部有分枝,植株幼嫩部分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
查看详情 >> -
黄颡鱼涎2022-10-07 18:25:50
中药材“黄颡鱼涎”。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日用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