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颔蛇骨2022-10-07 18:25:51
中药材“黄颔蛇骨”。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鸡根2022-10-07 18:29:31
中药材“鸡根”。别名:黄花远志、鸡肚子果、荷包山桂花、小荷包、桂花岩陀、白糯消、金不换[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风利湿。用于肺结核,产后虚弱,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垂,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别名:黄金卵、吊吊黄、黄花鸡骨、桂花岩托、金不换、小荷包、白糯消、观音倒座、土黄芪、鸡根远志、树参、包苏莲、阳雀花、花岩陀……...
查看详情 >> -
马桑寄生2022-10-07 18:31:54
中药材“马桑寄生”。注意:用量1钱,水煎服。功能主治:近年来有报导,谓其对精神分裂症妄想型疗效较好,对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症亦有效。尚可治疗偏头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用法用量:孕妇、小儿及体虚者禁用。备注:(1)云南曲靖地区经验,常配以四块瓦和白芍,以和缓其毒性,忌豆类。 (2)注射剂的使用:由于治疗反应比较强烈,凡内脏血管患有慢性疾患、地质衰弱、年龄……...
查看详情 >> -
铁树2022-10-07 18:35:20
中药材“铁树”。别名:朱竹、红铁树、红叶。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痢疾,胃痛,跌打肿痛。用法用量:根、叶1~2两,花3~5钱。别名:苏铁、象尾菜、孔雀抱蛋、暹罗苏铁、凤尾蕉、节节萝卜。出处:清《植物名实图考》载:“铁树,滇南十二岁一实,树端丛叶,长七、八寸,形如长柄勺,四旁细缕,正……...
查看详情 >> -
野荔枝2022-10-07 18:36:57
中药材“野荔枝”。别名:尖叶四照花、山荔枝。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治外伤出血,痢疾,骨折。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尖叶四照花。出处:《红河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林中。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细瘦,嫩时疏生黄色细毛。单叶对生……...
查看详情 >> -
貒膏2022-10-07 18:39:17
中药材“貒膏”。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蜈蚣七2022-10-07 18:41:41
中药材“蜈蚣七”。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性味:苦、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2~3钱,水煎或泡酒服。备注:(1)本品研末压片,每次合生药2克,每天3~4次,口服,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一定疗效。别名:黑驴蛋、牌楼七。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
查看详情 >> -
蒟蒻薯2022-10-07 18:44:04
中药材“蒟蒻薯”。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箭根薯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环节明显,须根多数。叶基生,具长柄,炳长1030cm,基部扩展成鞘状抱茎,肉质;叶片长椭圆形,长2050cm,宽71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上面绿色,下……...
查看详情 >> -
茅草箭2022-10-07 18:46:32
中药材“茅草箭”。别名:茅灵芝。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陕西、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秆丛生,直立,纤细,光滑无毛,基部稍倾斜,高约45厘米,具3~4节,顶生节位于秆的中部以下。叶互生;线形,内卷,长9~11厘米,先端渐尖;上部的叶鞘近于无毛,短于节间;叶舌截平。穗状花序长裸于顶端叶鞘之上,垂头,长6~40厘米,含小……...
查看详情 >> -
脆蛇2022-10-07 18:48:54
中药材“脆蛇”。别名:碎蛇、银蛇。炮制: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烧死,取出将头朝内,尾朝外,盘成圆盘状,以竹签插住,即时微火炕干。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疼痛,头晕目眩。用法用量:每次3~5钱,干品研末,开水冲服,亦可泡酒服。别名:金蛇(《本草拾遗》),地鲜、蝎蛇(《岭表录异》),银蛇(《开宝本草》),金星地鳝(《……...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