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乌胆2022-10-07 19:16:36

    中药材“慈乌胆”。别名:乌鸦胆(《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
  • 山羊肝2022-10-07 19:18:52

    中药材“山羊肝”。出处:《吉林中草药》。原形态:原动物详...

    查看详情 >>
  • 小叶爬岩香2022-10-07 19:21:07

    中药材“小叶爬岩香”。别名:小毛蒟、十八风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2500m的疏林或山谷密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山。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起台湾,西至西藏的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原形态:小叶爬岩香 藤本,长达数米。茎、枝平卧或攀援,节上生根,幼时密被锈色粗毛,老时脱落变稀疏。叶互生,全缘;小枝上的叶柄较短,长510mm,而匍匐枝上的叶柄较长,长12……...

    查看详情 >>
  • 大花列当2022-10-07 19:23:23

    中药材“大花列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寄生于木蓝属(Indigofera)、茉莉属(Jasminum)等植物的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藏。原形态:四川列当 寄生草本,高1618cm。茎直立,被黄褐以腺毛。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0.81.2cm,宽35mm,连同苞片、花萼和花冠外面密被腺毛。花序穗状,长57cm;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21.4cm……...

    查看详情 >>
  • 土黄芩2022-10-07 19:25:39

    中药材“土黄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灌丛中或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原形态:偏花黄芩,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有时具匍匐根茎,连花序高830cm,粗1.22.5mm,圆棱形,被白色具节长柔毛,基部多少木质化。叶通常仅有34对,初时如莲座状排列,以后由于节间伸长呈交互对生,中部叶最大;叶柄长15cm,中部者最长,扁平,……...

    查看详情 >>
  • 南鹤虱2022-10-07 19:27:54

    中药材“南鹤虱”。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5mm。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窄翅状次棱,翅上密生1列黄白色钩刺,刺长约1.5mm,次棱间的凹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条脉纹,上具柔毛。种仁类白色,有油性。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贮藏:……...

    查看详情 >>
  • 凤眼果树皮2022-10-07 19:30:33

    中药材“凤眼果树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苹婆 乔木,高达10m。树皮黑褐色,小枝幼时略被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3.5c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披散,长达20cm,有……...

    查看详情 >>
  • 五香草2022-10-07 19:32:59

    中药材“五香草”。别名:土香薷、小叶香薷[浙江]、痧药草、小叶天香薷、野香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毒消炎,利尿镇痛。用于中暑,感冒,胃痛,扁桃体炎;外用治蜈蚣咬伤。用法用量:3~5钱;外用全草捣汁外敷。别名:土香薷、痧药草、小叶香薷、小叶天香油、野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树荫下肥沃土地上。分布浙江、江苏……...

    查看详情 >>
  • 黄樟2022-10-07 18:27:02

    中药材“黄樟”。别名:海南香、南安、香湖、猴樟、大叶樟。生境分布:中南、西南地区。性味:微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敷。别名:樟木、山椒、油樟、大叶樟、臭樟、冰片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

    查看详情 >>
  • 鹰头2022-10-07 18:28:18

    中药材“鹰头”。别名:车风(《余居士选奇方》)。出处:《药性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