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桃壳2022-10-07 18:44:07
中药材“蒲桃壳”。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喜生于近水较湿润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产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原形态:蒲桃(《罗浮志》),又名:檐木、香果、风鼓、水葡桃。 常绿乔木,高达10米。树冠球形,树皮平滑,淡褐色。单叶对生,具短柄,革质而亮,叶矩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尖,全缘,侧脉下面明……...
查看详情 >> -
茄根2022-10-07 18:46:35
中药材“茄根”。别名:茄母(《摘元方》)。出处:《开宝本草》。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状:干燥的茎多已切成小段,根为须状,通常弯曲错综,主根不明显,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为木质部。茎圆柱形或扁压状圆柱形,有分枝,切断的枝条长12~20厘米,表面棕灰色,光滑,除具细密的细纵皱纹外,并散布黄白色的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微隆起,每个叶痕上有残存的……...
查看详情 >> -
胡颓子根2022-10-07 18:48:57
中药材“胡颓子根”。别名:牛奶根(《分类草药性》),贯榨根(《浙江民间草药》),叶刺头(《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弯曲,一般多截成30~35厘米长的段落,粗细不一,粗根直径3~3.5厘米,细根直径达1厘米。外表土黄色,根皮剥落后,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质坚硬,横断面纤维性强,中心色较深。性味:酸,平。 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绞股蓝2022-10-07 18:51:22
中药材“绞股蓝”。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炎,胃肠炎。用法用量:0.75~1克(散剂)。别名:七叶胆。生境分布:生于山间阴湿处。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贵州。现各地多有栽培。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节上有毛或无毛,卷须常2裂或不分裂。叶鸟足状,常有5~7小叶……...
查看详情 >> -
紫弹树叶2022-10-07 18:53:47
中药材“紫弹树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边及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4m。一年生枝密被红褐色柔毛,二年生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7mm,无托叶;叶片卵圆形、卵状长椭圆形,长3.58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两边不相等……...
查看详情 >> -
碗花草2022-10-07 18:56:06
中药材“碗花草”。别名:铁贯藤、老鸦嘴。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三蔓草类,云:...
查看详情 >> -
白金果榄2022-10-07 18:58:29
中药材“白金果榄”。别名: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腹泻,菌痢,腮腺炎。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治乳腺炎,过敏性皮炎,疥疮,用块根研粉,日服3~4次,每次1钱,开水冲服;另取干粉适量调醋外搽。备注:(1)本品在广西叫“银袋”,是形容它块根的形状和颜色特征。因它块根状如口袋,内白色,故名银袋。(仿佛防己科的金果……...
查看详情 >> -
牛膝茎叶2022-10-07 19:03:05
中药材“牛膝茎叶”。出处:《本草图经》。功能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 《纲目》:...
查看详情 >> -
海鲶2022-10-07 19:05:20
中药材“海鲶”。别名:骨仔、油松、骨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海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活动于水流缓慢的泥质底海区,春季由深水游向河口近岩作生殖回游,并到表层活动,以底栖动物为食,尤喜食贝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原形态:中华海鲶,体延长,头部平扁较宽,体后部侧扁。眼小,体无鳞。背鳍始于胸鳍基后上方,具1不分支和7分支鳍条,第1鳍条丝状延长,几伸达脂……...
查看详情 >> -
槐花2022-10-07 19:09:48
中药材“槐花”。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性状:槐花:本品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 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