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葵苗2022-10-07 18:41:47

    中药材“蜀葵苗”。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葛谷2022-10-07 18:44:09

    中药材“葛谷”。出处:《本经》。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5%及γ谷氨酰基苯丙氨酸。性味: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茅膏菜2022-10-07 18:46:37

    中药材“茅膏菜”。别名:地胡椒、捕虫草、食虫草、地珍珠、落地珍珠、一粒金丹、苍蝇网、山胡椒草。性味:甘,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疟疾(贴大椎穴),角膜云翳(贴太阳穴),淋巴结结核,湿疹,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或穴位。不作内服。备注:(1)叶的水汁触及皮肤,引起皮肤灼痛和发炎。家畜误食可……...

    查看详情 >>
  • 腥藤2022-10-07 18:48:59

    中药材“腥藤”。别名:赤苍藤、土白芍、假黄藤。生境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肝炎,肠炎,尿道炎,急性肾炎,小便不利。用法用量:4~5钱,水煎服。别名:蚂蟥藤、十丈藤、龙须藤、土白芍、假黄藤、细绿萎藤、勾华、侧苋。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1500m的低山丘陵或山区溪边、山谷、密林或疏林、林缘或灌丛中。 资源……...

    查看详情 >>
  • 绣球防风2022-10-07 18:51:28

    中药材“绣球防风”。别名:绣球草、蜜蜂草。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健胃消食。根: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全草:外用治疮疡肿毒。用法用量:根、全草0.3~1两,或根研末每服0.5~1钱,全草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水煎熏洗患处。别名:绣球草、蜜蜂草、紫药(《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山谷附近荒坡草丛中。分布……...

    查看详情 >>
  • 紫杜鹃2022-10-07 18:53:49

    中药材“紫杜鹃”。别名:土牡丹花、岭南杜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省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疏林中,分布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3米。分枝密,小枝密生扁平红褐色伏毛。叶二型,簇生枝顶;春叶椭圆状披针形,长3~8.2厘米,宽1.8~3.2厘米,两头尖,下面稍生伏毛;夏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2~3.2厘……...

    查看详情 >>
  • 石龙刍2022-10-07 18:56:08

    中药材“石龙刍”。别名:龙须、草续断、龙珠(《本经》),龙蒭、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吴普本草》),龙须草、缙云草(崔豹《古今注》),龙修(《山海经》郭璞注),悬莞、方宾(《别录》),席草(《本经逢原》),草龙蒭(汪连仕《采药书》),胡须草、野席草(《浙江民间草药》)。出处:《本经》。生境分布:生长于水田中及潮湿地区。分布广西、浙江等地。原形态:多年……...

    查看详情 >>
  • 白首乌2022-10-07 18:58:31

    中药材“白首乌”。别名: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功能主治:安神、补血。用于体虚失眠,健忘多梦,皮肤搔痒。用法用量:0.3~1两。别名:泰山何首乌(《山东中药》),泰山白首乌(《中药材品种论述》),和尚乌(《山东中草药手册》)。出处:《山东中药》。生境分布:野生于山林间,常缠绕其他植物而上升。分布河北、山东等地。主产山东。原形态:多年生……...

    查看详情 >>
  • 牛至2022-10-07 19:03:07

    中药材“牛至”。别名:土香薷[贵州]、白花茵陈[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满坡香、满山香[云南]、小甜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消暑化湿。用于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腹痛。用法用量:1~3钱。别名:江宁府茵陈、小叶薄荷、满坡香、土香薷、白花茵陈、香草、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土茵东、黑接骨丹、滇香薷、香薷、小甜草、止痢草、琦香、……...

    查看详情 >>
  • 海雹菜2022-10-07 19:05:22

    中药材“海雹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潮间带泥沙质地散石间。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黄海和南海沿岸较多。原形态:藻体暗蓝绿色或墨绿色,球形、半球形,直径(0.5)12cm,大者可达5cm以上,通常扁平,如胶粘状。幼期中实,表面光滑,后渐空心而皱。体内由许多藻丝体组成,下部藻丝体交织生长,上部则大部直立,呈平行分枝或作放射状排列,藻丝末端尖细,成……...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