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蚁虫2022-10-07 18:47:43

    中药材“花蚁虫”。别名:多毛隐翅虫。生境分布:云南。注意:有毒,不可内服。功能主治:解毒,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癣疮。用法用量:本品适量,用75度酒精浸泡3日后,取液外擦患处,每7天擦1次。别名:黄蚂蚁、花腰皮、大花虫、红腰虫。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生活于田边、沟旁及玉米根周围。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几乎均有分布。原形态:多毛隐……...

    查看详情 >>
  • 翅柄蓼2022-10-07 18:50:05

    中药材“翅柄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3800m的山坡草地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粗壮,横走,紫褐色;茎直立,无毛,不分枝或下部分枝。基生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6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边缘叶脉增厚而反卷,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沿叶柄下延成狭翅,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茎生……...

    查看详情 >>
  • 红毛草2022-10-07 18:52:34

    中药材“红毛草”。别名: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日一枝花、鸭舌头、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广西]。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咳血,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肠炎。外用治疮疖红肿。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别名:地韭菜(《天宝本草》),天芒针(《福州草药》),地蓝花、鸭舌头(《四川中药志》),地潭花、山海……...

    查看详情 >>
  • 竹节蓼2022-10-07 18:54:54

    中药材“竹节蓼”。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及蜈蚣咬伤。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适量。别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多栽培……...

    查看详情 >>
  • 白带草2022-10-07 18:59:36

    中药材“白带草”。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

    查看详情 >>
  • 猪毛参2022-10-07 19:01:54

    中药材“猪毛参”。别名:猪鬃草、小猪鬃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500m的林下湿地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台湾、河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2035cm。根茎短而直立,顶部连同叶柄基部被近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15cm,栗红色,向上光滑;叶片坚纸质,线状披针形,长820cm,宽23cm,顶端长渐尖头(叶轴栗……...

    查看详情 >>
  • 灵猫香2022-10-07 19:04:11

    中药材“灵猫香”。别名:斑灵猫、香狸、灵狸、麝香猫、小灵猫、笔猫、灵狸香。生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和沿海各省,从四川、云南至台湾。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脂肪树脂等。药理作用:挥发油有兴奋神经作用。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镇痉,镇痛,安神。主治疝痛,腹痛,子宫病冲逆(用香液擦脐部有效)。并可开窍行气,通经络,透肌骨,消痈肿。用法用量:0.5~1分,通常作外用。备注……...

    查看详情 >>
  • 泉水2022-10-07 19:06:33

    中药材“泉水”。出处:泉水首载于《本草拾遗》。 1.《嘉佑本草》补出“泉水”条。 2.《品汇精要》谓:“穴沙石面出者,谓之泉水……凿地取水曰井。夫井亦泉耳。用:新汲者。”3.《纲目》记载:“出岩泉水,此山岩土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其泉源远清冷,或山有玉石美草木者为良;其山有黑土毒石恶草者不可用。”古本草认为新汲的、未被污染的井泉水均有某种医疗价值。生境……...

    查看详情 >>
  • 毛叶西香罗勒2022-10-07 19:08:48

    中药材“毛叶西香罗勒”。别名:毛丁香罗勒、丁香草、真草、青香罗勒。生境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原形态:毛叶丁香罗勒,直立灌木,高0.51m。全株芳香。多分枝,茎、枝四棱形,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3.5cm,扁平,密被柔毛状绒毛;叶片卵圆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2cm,宽1.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齿,两……...

    查看详情 >>
  • 梅叶2022-10-07 19:10:54

    中药材“梅叶”。出处:《本草拾遗》。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