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蝮蛇脂2022-10-07 18:41:18
中药材“蝮蛇脂”。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蝙蝠2022-10-07 18:41:18
中药材“蝙蝠”。别名: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老鼠、蟙蟔(《方言》),仙鼠(《尔雅》郭璞注),夜燕(《纲目》)。出处:《本经》。生境分布:栖于建筑物的隙缝或树洞中。白昼将身体挂起或伏着停息,晨昏或夜间活动。冬眠。以昆虫(主要是双翅目)为食。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四川、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原形态:前臂长46~54毫米,颅……...
查看详情 >> -
蝴蝶藤2022-10-07 18:41:19
中药材“蝴蝶藤”。别名:蝴蝶草。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止血调经,散瘀止痛。用于吐血,便血,产后流血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胃痛,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2钱。别名:花叶蝴蝶藤、双飞蝴蝶草、半边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550m的石灰岩山地林中,山坡灌丛或疏林下半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腋生卷须;根木……...
查看详情 >> -
蝇虎2022-10-07 18:41:19
中药材“蝇虎”。别名:蝇狐、蝇蝗、蝇豹(崔豹《古今注》)。出处:《纲目拾遗》。原形态:体小,长约1厘米,全身被绒毛,背面有黑色或灰黄色的斑纹。头端有细小的口;单眼4对,位于头胸部背侧的前端,以2、2、4排成3列,第1列的2个单眼最大。头胸部呈四角形,下有附肢6对,第1对呈螯状,内有毒腺;第2对为脚须,如触角,雄性末节膨大成交配器。其他4对为步足,粗短,跗节末……...
查看详情 >> -
蜜蜂子2022-10-07 18:41:20
中药材“蜜蜂子”。别名:蜂子(《本经》)。出处:《本草经集注》。性味:甘,平。 ①《本经》:...
查看详情 >> -
蜻蜒兰2022-10-07 18:41:20
中药材“蜻蜒兰”。别名:竹叶兰。出处:出自《东北植物检索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蜻蜒兰,陆生植物,高2450cm。根茎短,根粗,肉质,或多或少呈指状。茎直立,具13枚叶。叶倒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15cm,宽37cm,先端钝。总状花序狭长,具多数花;花苞片狭披针……...
查看详情 >> -
蝈蝈2022-10-07 18:41:21
中药材“蝈蝈”。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生境分布:南北各地。功能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用法用量:2~3个,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内或黄酒冲服。别名:聒子、聒聒、山蝈蝈。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江苏等地。原形态:螽斯,全体绿色。触角鞭状,长于体躯。……...
查看详情 >> -
蝌蚪2022-10-07 18:41:21
中药材“蝌蚪”。别名:蛤蟆咕嘟[北京]、蚵蚾虫。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热结肿毒,疳积腹胀。用法用量:0.5~1钱。别名: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蟆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热毒疮肿……...
查看详情 >> -
蜜桶花2022-10-07 18:41:22
中药材“蜜桶花”。别名:猫花、蜂糖花、蜂糖罐、野连翘、叶上花、蜂蜜果、铁林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 600m的林中及林缘。分布于中南及西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西南。原形态:来江藤,灌木,高23m。全株密被锈黄色星状绒毛,枝及叶上面逐渐变无毛。叶柄短,长约5mm,有锈色绒毛;叶片革质,长卵形,长310cm,宽3.5cm,先端锐尖头,基部近……...
查看详情 >> -
蜣螂2022-10-07 18:41:22
中药材“蜣螂”。别名: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性味:咸,寒。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通便。用于疮疡肿毒,痔漏,便秘。用法用量:0.5~1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或油调搽患处。别名:蛣蜣(《尔雅》),天社(《广雅》),转丸、弄丸(崔豹《古今注》),推丸(陶弘景),胡蜣螂(《蜀本草》),推车客(《本事方》),推屎虫(《孙天仁集……...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