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藦子2022-10-07 18:44:34

    中药材“萝藦子”。别名:斫合子(《本草拾遗》)。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含混合甙约0.3%,其中糖分是多种脱氧糖:D加拿大麻糖、D沙门糖、L夹竹桃糖、D洋地黄毒糖。甙元是酯型妊烯类化合物,水解后产生热马酮、去酰牛皮消甙元、萝藦甙元、肉珊瑚甙元、乙酸、桂皮酸等。性味:①《唐本草》:...

    查看详情 >>
  • 萝芒树皮2022-10-07 18:44:35

    中药材“萝芒树皮”。别名:山马皮、黑度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谷、山坡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原形态:小乔木,高68(15)m,小枝粗壮,皮粗糙,幼时被锈色鳞片。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具狭翅和沟;叶片革质,倒卵形或广倒披针形,长1117cm,宽46cm,有时长达23cm,宽8.5cm,先端钝急尖或广急尖,基部楔形,下延,……...

    查看详情 >>
  • 萱藻2022-10-07 18:44:35

    中药材“萱藻”。别名: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草。出处:始载于《海藻药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长在高潮带石沼中和低潮带岩礁上。体形随潮带和水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长在高潮带的细小无节;长在中潮带以下的则粗大,且多缢缩成节。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原形态:藻体黄褐色至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高5……...

    查看详情 >>
  • 萱草嫩苗2022-10-07 18:44:36

    中药材“萱草嫩苗”。出处:《日华子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菵米2022-10-07 18:44:36

    中药材“菵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旁潮湿之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经华北、华东以至西北、西南诸地。原形态:菵商草 一年生直立草本。秆高1590cm,有24节。叶鞘无毛,多长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38mm;叶片扁平,长520cm,宽310mm,粗糙或背面平滑。圆锥花序狭窄,由多数简短贴生或斜升的穗状花序,长1030cm,分枝稀疏,直立或斜升;小穗……...

    查看详情 >>
  • 萝芙木茎叶2022-10-07 18:44:37

    中药材“萝芙木茎叶”。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性状:干燥茎直径约1~2厘米,向上渐细,圆柱形,灰色至灰绿色,幼茎绿色,有3~5个角棱及田点状皮孔,并具纵皱。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气微弱,味苦,皮部较木质部更苦。叶多皱缩,质脆易碎。气不显着,味苦微辣。化学成分:茎含δ育亨宾。叶含阿立新、洋槐甙。药理作用:见...

    查看详情 >>
  • 萤火2022-10-07 18:44:37

    中药材“萤火”。别名:宵行(《诗经》),磷(《毛诗传》),丹鸟、丹良(《夏小正》),即照(《尔雅》),夜光(《本经》),夜照、景天、救火、据火、挟火(《吴普本草》),耀夜、宵烛(崔豹《古今注》),放光(《别录》),磷然、照磷(《品汇精要》)。出处:《本经》。原形态:体形狭长,长1.5~2厘米,雌雄相等。体黑褐色,前胸背及尾瑞之2节暗黄色或桃色。头隐于前胸下,……...

    查看详情 >>
  • 萆薢2022-10-07 18:44:38

    中药材“萆薢”。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麻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出处:《本经》。原形态:①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

    查看详情 >>
  • 萍蓬草根2022-10-07 18:44:38

    中药材“萍蓬草根”。别名:水栗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性味:甘,寒。 ①《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
  • 萝藦2022-10-07 18:44:39

    中药材“萝藦”。别名: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性味:根:甘,温。 果壳:辛,温。 全草:甘、微辛,温。功能主治:根:补气益精。用于体质虚弱,阳痿,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外用治疔疮,五步蛇咬伤。 果壳:补虚助阳,止咳化痰。用于体质虚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阳痿,遗精;外用治创伤出血(用种毛贴患处)。 全草:强壮,行气活血,消肿解毒。用于肾……...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