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孩儿2022-10-07 18:52:54
中药材“红孩儿”。别名:石莲、红天葵、虎斑海棠、半边莲、九齿莲、红莲(《广西药植名录》),岩红(《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亦有栽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粗长。地上茎草质,直立或匍匐状,多少被褐色绵毛。叶膜质,互生,叶片广心脏卵形,长12~20厘米,宽10~15厘米,呈多角状或不规则的5~7裂,……...
查看详情 >> -
红头草2022-10-07 18:52:54
中药材“红头草”。别名:黄花地胆头。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龈脓肿,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肺炎;外用治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用法用量:2~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备注:(1)红头小仙(紫背倒提壶)Blumea mollis (D. Don) Merr.功效与前种相似。别名:红根白毛倒提壶(《云南中草药》)。出处:……...
查看详情 >> -
红对节子2022-10-07 18:52:55
中药材“红对节子”。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区的林边。分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原形态:卵叶荚蒾,又名:藤草、高梁花。 直立灌木。小枝平滑无毛。单叶对生,叶阔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5~8.5厘米,宽4~6.3厘米,先端渐尖如尾状,基部圆形,边缘牙齿状锯齿,叶脉上具稀疏的星状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序径4~8厘米,有5~7射出枝;花萼5齿;花冠5……...
查看详情 >> -
红帽顶2022-10-07 18:52:55
中药材“红帽顶”。出处:《陆川本草》。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红天葵2022-10-07 18:52:56
中药材“红天葵”。别名:紫背天葵、红叶、散血子、龙虎叶(《广西药植名录》),夜渡红、红水葵(《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地下茎球形。基生叶1片,膜质,圆心形或卵状心形,长2.5~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重锯齿和缘毛,……...
查看详情 >> -
红娘子2022-10-07 18:52:56
中药材“红娘子”。别名:红娘、红女、红姑娘、么姑虫、灰花蛾、花大鸡、山鸡腰、红盖虫。炮制:将虫体去头、足、翅翼,用米同炒至老黄色,然后筛去米即得。性味:苦,平。有毒。注意:体虚及孕妇禁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用于血瘀经闭,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用法用量:0.5~1分。外用适量。别名:樗鸡(《本经》),灰花蛾(《纲目》),红娘虫(《药……...
查看详情 >> -
红旱莲2022-10-07 18:52:57
中药材“红旱莲”。别名:湖南连翘、黄海棠、牛心菜、大叶牛心菜、鸡心菜、大金雀、金丝蝴蝶、对经草、四方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黄疸,肝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湿疹,黄水疮。用法用量:1.5~3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绞汁涂患处。别名:湖南连翘、黄花刘寄奴(《植物名实图考》),金丝蝴蝶、伞旦花(《中国树木分……...
查看详情 >> -
红木香2022-10-07 18:52:58
中药材“红木香”。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汪连仕《采药书》),内风消(《植物名实图考》),土木香(《福建民间草药》),内红消(《江西中药》),浙江紫荆皮(《药材学》)。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或溪旁。分布我国西南部、中部、东南部。主产浙江、江西。此外,江苏、福建等地亦产。原形态:长梗南五味子,又名:广福藤(《纲目拾遗》),蓝果南五……...
查看详情 >> -
红扁藤2022-10-07 18:52:58
中药材“红扁藤”。别名:背带藤。生境分布:江西、福建、广东。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治疮痈疖肿。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背带藤。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闽赣葡萄 木质藤本。小枝无毛或被锈色短毛,后变无毛;卷须长510cm。单叶……...
查看详情 >> -
红木耳2022-10-07 18:52:59
中药材“红木耳”。别名:红靛、一口红(《文山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生境分布:生于田野或栽于庭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茎紫红色,高1~2米。单叶对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2.5~5厘米,先端深凹或2裂,基部近截形,稍下延成耳状,边缘波状,稍内卷,叶面稍卷曲不平,紫红色而有淡色的中脉及拱形的侧脉,有时叶脉呈绿色或暗绿色;叶柄……...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