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布叶2022-10-07 18:56:10
中药材“破布叶”。别名:布渣叶(《本草求原》),薢宝叶(《汉英韵府》)。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的丛林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破布叶,又名:布渣、包蔽木、泡卜布、破布树、布包木、狗具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树皮灰黑色。叶互生,纸质,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0~15厘米,宽4~8……...
查看详情 >> -
砂茴香2022-10-07 18:56:10
中药材“砂茴香”。别名:刚前胡、牛叫磨、沙茴香、沙前胡、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沙椒、花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固定沙丘、沙地、戈壁滩冲沟、旱田、路边及砾石质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植株密被短柔毛。根圆柱形,粗约8mm,根颈残存枯萎的棕黄色叶鞘纤维。茎单一,有分枝,苍白色,从……...
查看详情 >> -
石龙芮子2022-10-07 18:56:11
中药材“石龙芮子”。别名:鲁果能、地椹(《本经》),天豆(《吴普本草》),石能(《别录》),芮子(《本草拾遗》)。出处:《本经》。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砂仁2022-10-07 18:56:11
中药材“砂仁”。别名:春砂仁。性状:阳春砂、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结集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5~26粒。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
查看详情 >> -
砗磲2022-10-07 18:56:12
中药材“砗磲”。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生境分布: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分布我国南海诸岛。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腹缘弯曲呈波状。外韧带极长,黄褐色,约等于贝壳后半部的3/4。贝壳表面黄白色,竺长轮脉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内面白色,具光泽。铰合……...
查看详情 >> -
石龙子2022-10-07 18:56:13
中药材“石龙子”。别名:四脚蛇、草龙。性味:咸,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镇痉祛风。用于淋巴结结核,乳癌,肺痈,癫痫,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用法用量:0.5~1钱。作散剂或熬膏。备注:(1)同属动物花楔蜥Sphenomorphus maculatus (Blyth)。亦同供药用。别名:蜥蜴(《本经》),山龙子、守宫、石蜴(《别录》),泉龙(《春秋繁露》注),猪婆……...
查看详情 >> -
破叶莲2022-10-07 18:56:13
中药材“破叶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600m山地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江西庐山、湖北安化。原形态:赣皖乌头,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圆柱形,长约8cm。茎上部疏被反曲的短柔毛,中部以下几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具长柄,长达30cm,几无毛,茎上部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稍短;叶片五角状肾形或肾状圆形,长610cm,宽10……...
查看详情 >> -
石黄连2022-10-07 18:56:14
中药材“石黄连”。别名:草苓子。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利水。用于肺、胃热,小便短赤作痛,大肠火结。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牛毛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500m的溪边湿石或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原形态:植株高3040cm。根茎短而斜升,连同叶柄基部疏生卵状披针形小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15cm,禾秆色,向上和……...
查看详情 >> -
石龙刍根2022-10-07 18:56:14
中药材“石龙刍根”。出处:《浙江民间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砗磲肉2022-10-07 18:56:15
中药材“砗磲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珊瑚礁间。 2.生活于浅海珊瑚礁间,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积水处亦可见到。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海,如海南、西沙群岛等沿海。 2.分布同上种。原形态:1.鳞砗磲,贝壳卵圆形,厚重坚实,壳长约200mm,壳高约130mm,壳宽约 136mm。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亦近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