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菜2022-10-07 18:56:50
中药材“石油菜”。别名:石苋菜、肥奴奴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肿止痛。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病,肾炎水肿;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疮疖肿毒。用法用量:全草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别名:石花菜、肥奴奴草(《广西中药志》),小石芥、冷冻草、疳积草(《广西药植名录》),石苋菜、肥猪菜、打不死(《广西中草药》)。出处:《广……...
查看详情 >> -
石米2022-10-07 18:56:50
中药材“石米”。别名:小石枣子、小羊耳蒜。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用法用量:2~3钱。别名:小石枣子、还阳。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山谷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原形态:小羊耳蒜,附生植物。植株矮小,高13cm。假鳞茎狭长圆形,彼此紧接而斜伏于匍匐……...
查看详情 >> -
石枣子2022-10-07 18:56:51
中药材“石枣子”。别名: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用法用量:0.5~1两。别名:乱角莲、六棱椎、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102400m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及沟旁石山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云南石……...
查看详情 >> -
石彭子2022-10-07 18:56:51
中药材“石彭子”。别名:崖石榴(《植物名实图考》),巴梨子、崖荔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石彭彭(《江西中药》),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冰粉子(四川)。出处:《江西中药》。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水边的密林或灌木丛中。分布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原形态:珍珠莲,又名:木莲葛,冰粉树。 常绿攀援藤本。幼枝黄褐色或紫褐色,初被褐色柔毛,后渐无毛,具纵沟。单叶……...
查看详情 >> -
石岩鸡2022-10-07 18:56:52
中药材“石岩鸡”。别名:骨碎补、山知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5001400m的山谷、溪流旁岩石上或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达40cm。根茎长而横生,连同叶柄密被深棕色、基部卵形、上部长钻形边缘有睫毛的鳞片。叶远生;叶柄长约15cm,棕禾秆色,向上光滑;叶片厚纸质,五角形,长与宽约1822cm,先端渐尖而有浅齿,基部心……...
查看详情 >> -
石刁柏2022-10-07 18:56:52
中药材“石刁柏”。别名:小百部、山文竹。生境分布:各地有栽培。主产广西。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光滑无毛,稍带白粉。茎长而软。叶状枝丝状,每3~6枚成簇,长5~30mm;鳞叶淡黄色。雌雄异株,花长6mm,1~4朵腋生,花梗长约lcm;雄花花被片6,长5~6mm,雄蕊6,药背着;雌花花被长约3mm,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红色。花期7~8月。性状:块根数个或数十……...
查看详情 >> -
石夹生2022-10-07 18:56:53
中药材“石夹生”。别名:石甲生、小活血、小石生。生境分布:四川、湖北、云南。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理气。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经闭腰痛,产后腹痛,痢疾。用法用量:3~5钱。别名:石夹生、小石生。出处:始载于《云南曲靖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石灰岩山地的石头隙间。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原形态:革叶茶(biao) ……...
查看详情 >> -
石壁莲2022-10-07 18:56:54
中药材“石壁莲”。别名:一包针、五指草、石上莲、野鸡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700m的林下或山谷溪边潮湿地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黑褐色有光泽的披针形鳞片,长渐尖头,基部盾状着生,边缘有疏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与孢子叶同形,但叶柄较短而有翅,裂片较宽;营养叶的叶柄长……...
查看详情 >> -
石地钱2022-10-07 18:56:55
中药材“石地钱”。别名:石蛤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壁和土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区。原形态:叶状体扁平,二歧分叉的带片状,长14cm,宽37mm,先端心形,背面深绿色,边与腹面呈紫红色,沿中肋沟处生多数假根。气孔单一型,凸出,孔边细胞69个,45列。气室数层,无营养丝。鳞片覆瓦状排列,两侧各1列,紫红色,半月形。……...
查看详情 >> -
石南2022-10-07 18:56:55
中药材“石南”。别名:风药、栾茶。出处:出自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 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雕,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 3.《蜀本草》:《图经》云,石南,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布人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不可不审之。 4……...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