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花2022-10-07 18:56:44
中药材“石榴花”。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用于吐血,衄血;外用治中耳炎。用法用量:1~3钱,外用研粉,用适量吹耳内。别名:榴花(《海上集验方》),酸石榴花(《圣济总录》)。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石笔海胆2022-10-07 18:56:45
中药材“石笔海胆”。别名:烟嘴海胆、海胆、粗棒海胆。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美丽,大棘一般深浅不均匀的浅褐色或灰褐色,也有带灰色或黑紫色,末端常有13条浅色环带,口面的大棘末端常为红色。中棘为白色、褐色或紫黑色。栖息于沿岸珊瑚礁洞穴内,有时在水深20m处也能发现。4月间产卵。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南沙等沿海。……...
查看详情 >> -
石榕2022-10-07 18:56:45
中药材“石榕”。别名:大叶榕藤、石壁风、牛奶树。性味:辛、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利水消肿,祛瘀散结。用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肾炎水肿,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肿疮疖。用法用量:0.3~1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大叶榕藤、石壁风、牛奶树、白背风、石难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
查看详情 >> -
石枫药2022-10-07 18:56:46
中药材“石枫药”。别名:虾于草、红虾于草、箭头草、铁青草、札郎草、黄瓜米草、杉刺疙、硬杆白花、蛇舌草、鸡口舌、石耳风、石耳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或旷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地。原形态:纤花耳草 一年生纤弱、披散草本,高1540cm。茎多分枝,小枝上部四棱形。叶对生;无柄;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叶片薄革质,条形或条状披……...
查看详情 >> -
石榴叶2022-10-07 18:56:46
中药材“石榴叶”。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用于急性肠炎。用法用量:1~2两。出处:《本草抬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石胆草2022-10-07 18:56:47
中药材“石胆草”。别名:石花、石莲花、石荷叶、虎耳还魂草、石蝴蝶、岩指甲、镇心草、钮子药、地蒲团。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祛湿,止血生肌,止痛。 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心悸,心口痛,湿热痹症。用量3~5钱。 治小儿疳积。石胆草1钱,鸡屎藤3钱,研末蒸鸡黄服。 治咽喉肿痛。研末吹喉。 外用治外伤出血,疖肿。适量研粉或鲜品捣……...
查看详情 >> -
石珠2022-10-07 18:56:48
中药材“石珠”。别名:雾水葛、石珠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500m的草地、田边、丘陵或低山疏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长40200cm。茎常铺地,多分枝,末回分枝常多数,互生,长2010cm。茎下部叶对生,上部的叶互生,分枝上的叶通常全部互生或下部对生;叶形变化大,卵形。狭卵形至披……...
查看详情 >> -
石椒草2022-10-07 18:56:48
中药材“石椒草”。别名:九牛二虎草、铜脚一枝蒿、白虎草、羊膻草。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胃痛腹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2~5钱。别名:石椒(《滇南本草》),石交(《植物名实图考》),石胡椒(《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千里马、羊不吃、九牛二虎草、羊膻草、铜脚一枝蒿、铁扫……...
查看详情 >> -
石榴皮2022-10-07 18:56:49
中药材“石榴皮”。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无臭,味苦涩。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石榴皮: 除去杂质,洗净,切块,干燥。 石榴皮炭: 取石榴皮块,……...
查看详情 >> -
石瓜子莲2022-10-07 18:56:49
中药材“石瓜子莲”。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区的林边半阴处。分布四川峨眉山。原形态:常绿灌木,高50~150厘米。1年生小枝呈方形,紫绿色甙棕绿色,罕为淡灰色,散生长毛;1年以上的小枝灰色或灰棕色,光滑。叶互生,厚革质;椭圆形至椭圆长方形,长17~22毫米,宽10~14毫米,两端均呈钝尖,全缘,向下卷曲;叶柄长2毫米,散生长毛。花2~4朵,成……...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