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鹤菌2022-10-07 18:58:19

    中药材“白鹤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吉林、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子实体木栓质,侧生无柄或半平伏至平伏而反卷,常呈覆瓦状叠生,有时左右相连。菌盖半圆形、近贝壳形或近圆形,(312)cm×(420)cm,厚310mm;盖面米黄色、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细绒毛,后脱落至光滑,常有浅褐色、浅……...

    查看详情 >>
  • 百合2022-10-07 18:58:20

    中药材“百合”。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性状:本品呈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中部厚1.3~4m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炮制:蜜百合:取净百合,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100kg百合……...

    查看详情 >>
  • 白鱼尾果2022-10-07 18:58:20

    中药材“白鱼尾果”。出处:《闽东本草》。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出处:出自《闽东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边、溪旁或山坡灌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原形态: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茎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

    查看详情 >>
  • 白补药2022-10-07 18:58:21

    中药材“白补药”。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岩上。分布贵州、广西等地。原形态:花茎状丹参,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基生叶6~10枚,叶片长卵形,长3.5~13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粗圆齿,上面被稀疏短毛,脉上被淡褐色柔毛;叶柄长6~18厘米,暗紫色,被淡褐色卷曲的柔毛。花茎高约30厘米,方形,密被柔毛,花序有时分枝;……...

    查看详情 >>
  • 白贝2022-10-07 18:58:22

    中药材“白贝”。别名:贝子、贝齿、白海肥、海肥、白贝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的珊瑚礁及岩石下。 2.生活于潮间带中区的珊瑚礁及岩石间。 资源分布:1.肉食性,雌雄异体,春、夏季产卵,卵囊黄色。我国分布于南海。 2.我国分布于南海。原形态:1.货贝,贝壳略呈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长2428mm,宽20mm左右,高1014mm。壳背部中央……...

    查看详情 >>
  • 白铃子2022-10-07 18:58:22

    中药材“白铃子”。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生境分布:四川、西藏。功能主治:主治红崩,淋病,白浊,白带。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3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芋兰,多年生小草本。块工茎近球形,直径约13mm。叶1片,花凋后长出,心状卵形,长2.53.5cm,宽2.54.5cm,边缘波状浅裂,有……...

    查看详情 >>
  • 白附子2022-10-07 18:58:23

    中药材“白附子”。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

    查看详情 >>
  • 白马骨2022-10-07 18:58:23

    中药材“白马骨”。别名: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中医药实验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间草药》),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广西中药志》),鸡骨头草、鸡脚骨(《浙江民间草药》),路边姜(《四川中药志》),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

    查看详情 >>
  • 白蝶花2022-10-07 18:58:24

    中药材“白蝶花”。别名:和气草、兔耳草、龙头兰。生境分布:江西、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健脾。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肾炎,睾丸炎,脾胃虚弱。用法用量:0.5~1两。别名:兔耳草、和气草、土玉竹、鸡卵参、公鸡花、对对参、白花参、双合伞、双肾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白蝶花生云南山中。长叶抱茎,开大白花,三瓣品列(萼片……...

    查看详情 >>
  • 白薯莨2022-10-07 18:58:24

    中药材“白薯莨”。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性味:甘,凉。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去瘀止血。外用治疮痈肿毒,跌打扭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别名:白米茹粮(《陆川本草》),山仆薯、山薯、板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生山坡旷地、山谷、疏林或密林中。分布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