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牛膝2022-10-07 18:59:13

    中药材“白牛膝”。别名: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长深根(《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产于云南。性状:干燥根细长圆柱形,长12~45厘米,直径3~6毫米,灰黄色。表面多纵皱,略扭曲,有时有分歧,有横向皮孔。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蜡质样,皮部灰白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味甜微苦.以皮色灰黄、心细、柔软,味甜者为佳。化学成分:根含多种……...

    查看详情 >>
  • 白牛尾七2022-10-07 18:59:14

    中药材“白牛尾七”。别名:牛尾七、大岩七。生境分布:云南。注意:3~5钱,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捣烂外包患处。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痛,大便下血,痈肿疮毒,外伤出血。别名:印度大黄、山大黄、牛尾七、大岩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4300m的山坡灌丛。 资源分布:白牛尾七 Radix et R……...

    查看详情 >>
  • 白毛蛇2022-10-07 18:59:14

    中药材“白毛蛇”。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性味:微苦、甘、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血,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骨折,黄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疮疖。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状茎捣烂敷患处。别名:草石蚕、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岩蚕、岩蚕、……...

    查看详情 >>
  • 白檀2022-10-07 18:59:15

    中药材“白檀”。别名: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性味:苦、涩,微寒。功能主治: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用法用量:3~8钱。别名: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602500m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

    查看详情 >>
  • 白果根2022-10-07 18:59:15

    中药材“白果根”。出处:《重庆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白梅2022-10-07 18:59:16

    中药材“白梅”。别名: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出处:《本草经集注》。性味:酸涩咸,平。 ①《日华子本草》:...

    查看详情 >>
  • 白栎蔀2022-10-07 18:59:16

    中药材“白栎蔀”。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原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白斗、枥柴、白柴蒲树。落叶乔木,高达25米。小枝密生灰黄色至灰褐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7~14厘米,宽3~7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齿,上面被疏星状毛或近于无毛,下面密生灰色……...

    查看详情 >>
  • 白榔皮2022-10-07 18:59:17

    中药材“白榔皮”。别名:色告白、榔皮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原形态:绒毛苹婆 乔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粗壮,并有时痕,幼时被褐色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6cm,被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cm;叶掌状37裂,基部广心形,长1722cm,宽与长几相等;中间的裂片广卵形,尾状渐尖,长达8cm,宽约8c……...

    查看详情 >>
  • 白杨枝2022-10-07 18:59:17

    中药材“白杨枝”。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白毛委陵菜2022-10-07 18:59:18

    中药材“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生境分布: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钱。血热重者凉服,轻者温服。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耕地边、山坡草地、沟谷、草甸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大萼委陵菜……...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