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土茯苓2022-10-07 18:59:29

    中药材“白土茯苓”。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边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肖菝葜 攀援灌木。无毛,小枝有钝棱。叶互生;叶柄长l3cm,在下部1/31/4处有卷须和狭鞘;叶纸质,卵……...

    查看详情 >>
  • 白常山2022-10-07 18:59:30

    中药材“白常山”。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原形态:①玉叶金花又名:鹅儿花。 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披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膜质或薄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稍偏斜,上面深绿色,有稀疏白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柔毛;叶脉背面隆起;托叶2深裂,披针形至线形。伞房花序顶生;萼5深裂,裂片线形,密……...

    查看详情 >>
  • 白杨叶2022-10-07 18:59:30

    中药材“白杨叶”。出处:《唐本草》。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白头翁茎叶2022-10-07 18:59:31

    中药材“白头翁茎叶”。别名:白头翁草(《圣济总录》)。出处:《日华子本草》。功能主治:治腰膝肢节风痛,浮肿及心脏病。 ①《日华子本草》:...

    查看详情 >>
  • 白术2022-10-07 18:59:31

    中药材“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炮制:土白术:取白术片,用伏……...

    查看详情 >>
  • 白山蓼2022-10-07 18:59:32

    中药材“白山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冻原下界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成...

    查看详情 >>
  • 白扁豆2022-10-07 18:59:32

    中药材“白扁豆”。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性状: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炮制: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仁:……...

    查看详情 >>
  • 白山苔2022-10-07 18:59:33

    中药材“白山苔”。出处:《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长于苔藓类水甸子内或湿润的山坡上。分布我国东北与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密集;近革质;线形,长约1.5~3.5厘米,宽1.5~2.5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

    查看详情 >>
  • 白屈菜根2022-10-07 18:59:34

    中药材“白屈菜根”。别名:小人血七(《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性味:味苦涩,性温。功能主治:破瘀消肿,止血止痛。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病,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复方:①治劳伤:白屈菜根一钱,嚼服,冷开水送下。 ②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屈菜根一钱,甜酒煎服。(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③治支气管哮喘:白屈菜根七两……...

    查看详情 >>
  • 白尼参2022-10-07 18:59:34

    中药材“白尼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多栖息于珊瑚礁内或泻湖内,水深618m有海草的沙底。 2.生活时体色图纹变化较大,常呈大理石花纹状或地图斑块状。多生活于珊瑚礁沙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 2.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南沙等群岛。原形态:1.蛇目白尼参,一般体长3050cm,背面为深灰色或灰白带黄色,有许多显着的蛇目状斑纹,各斑纹的……...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