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杧果叶2022-10-07 19:13:33
中药材“杧果叶”。出处:《岭南采药录》。化学成分: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以干叶计算);尚含树脂、氢氰酸,萧酮类等。药理作用:叶的提取物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叶或汁对敏感的人可引起皮炎。对动物有雌性激素样作用。性味:《陆川本草》:...
查看详情 >> -
条叶垂头菊2022-10-07 19:13:27
中药材“条叶垂头菊”。别名:线叶点头菊。生境分布:青海、甘肃、四川。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主治高热症引起的急惊痉挛,神志昏迷。用法用量:2~4钱。别名:线叶点头菊。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原、沼泽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原形态:条叶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茎基部有多数……...
查看详情 >> -
杨梅核仁2022-10-07 19:13:26
中药材“杨梅核仁”。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枳椇叶2022-10-07 19:12:58
中药材“枳椇叶”。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柄果槲寄生2022-10-07 19:12:51
中药材“柄果槲寄生”。别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叶槲寄生。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锥栗属、柯属或樟树等植物上。分布于华南及江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及南部、海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原形态:灌木,高0.50.7m。茎……...
查看详情 >> -
柿皮2022-10-07 19:12:04
中药材“柿皮”。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贴疔疮、无名肿毒。出处:出自《滇南本草》。生境分布: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
查看详情 >> -
树扁竹2022-10-07 19:11:54
中药材“树扁竹”。别名:石扁兰、燕尾扁竹兰、树竹、老鼠尾巴、鱼尾巴草、野扁竹、鸢尾叶莪白兰。性味:淡,凉。功能主治:理气消食,清热利尿,止咳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肠炎,尿路感染,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燕尾扁竹兰、鱼尾巴草、树竹、老鼠尾、石扁兰、野扁竹、石扁竹、毛鼠尾。出处:出自《……...
查看详情 >> -
栗子2022-10-07 19:11:44
中药材“栗子”。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分布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
查看详情 >> -
桃南瓜2022-10-07 19:11:34
中药材“桃南瓜”。别名:金瓜、红南瓜、看瓜、吊瓜。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平喘,宁嗽。用于哮喘咳嗽。用法用量:2~4两。备注:(1)近缘植物金瓜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ino,功效相同。别名:金瓜、鼎足瓜(《中国蔬菜栽培学》),看瓜、吊瓜(《中医杂志》),红南瓜。出处:《中医杂志》。生境分布:栽培种。分布河北……...
查看详情 >> -
桃儿七2022-10-07 19:11:31
中药材“桃儿七”。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止痛,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心胃痛,风寒咳嗽,月经不调,解铁棒锤中毒。用法用量:1~2钱,水煎或泡酒服。别名:奥莫色、鸡素苔、铜筷子、小叶莲、鬼打死、鬼臼、羊蒿爪。出处:本品公元710年以奥莫色(Omose)之名载于《月王药珍》。表明桃儿七药用已有较长历史。生境分布:……...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