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乳2022-10-07 18:31:31
中药材“驴乳”。出处:《千金·食治》。化学成分: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47%。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治消渴,黄疸,小儿惊痫,风热赤眼。 ①《千金·食治》:...
查看详情 >> -
青鱼胆2022-10-07 18:32:41
中药材“青鱼胆”。出处:《食疗本草》。归经:①《本草求真》:...
查看详情 >> -
金甲豆2022-10-07 18:36:14
中药材“金甲豆”。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河北、山东、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原形态: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状草本。长约4m,无毛。小叶3,顶生的小叶片卵形,长412c……...
查看详情 >> -
辣木通2022-10-07 18:38:32
中药材“辣木通”。别名:山木通、大叶木通、小木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谷、水边及林边或山坡灌木丛中攀援于树枝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原形态:云南铁线莲,本质藤本。茎褐色,幼时被柔毛,后脱落无毛。叶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35cm,被疏柔毛;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
查看详情 >> -
血余2022-10-07 18:40:54
中药材“血余”。别名:发髭(《本经》),乱发(《金匮要略》)。出处:《本草蒙筌》。性状:血余炭,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色乌黑而光亮,表面有多数小孔,如海绵状。质轻而脆,易碎,断面呈蜂窝状,互碰有清脆之声。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以色黑、发亮、质轻者为佳。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
查看详情 >> -
薄雪草2022-10-07 18:43:19
中药材“薄雪草”。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坡灌丛、草坡和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原形态:薄雪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高1080cm。根状茎分枝稍长,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不育茎。茎直立,基部稍木质,上部被白色薄茸毛,下部不久脱毛,节间长12cm,或上部节间长达4……...
查看详情 >> -
荜茇2022-10-07 18:45:45
中药材“荜茇”。别名:荜拔、鼠尾。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cm,直径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0.1cm。有特异香气,味辛辣。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鉴别:(1) 本品粉末灰……...
查看详情 >> -
芜菁甘蓝子2022-10-07 18:48:08
中药材“芜菁甘蓝子”。别名:大头菜子。生境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北的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芜菁甘蓝 二年生粗壮草本。植株光滑无毛,灰蓝绿色,被白粉。根部肉质膨大,卵圆形或圆锥形,重可达1.52kg,一半埋于土中,一半露于地面,块根外皮光滑,上部淡紫红色,下部白色或淡黄色,无辛辣味,其两侧各具1条纵沟,沟中着生多数须根。茎于次年抽出,高可达1m以上……...
查看详情 >> -
羊皮2022-10-07 18:50:31
中药材“羊皮”。出处:《食疗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红曲2022-10-07 18:52:59
中药材“红曲”。别名:红曲霉、紫红曲霉、红大米、红糟。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消食和胃,活血止痛,健脾,燥胃。用于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备注:(1)菌丝体生长在江米内,使江米变成紫红色,故称红曲。别名:赤曲(《摘元方》),红米(《药材资料汇编》),福曲(《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出处:《饮膳正要》。性状:为不规则形的颗粒,……...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