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瓜叶2022-10-07 19:34:33
中药材“丝瓜叶”。性味:苦、酸,微寒。功能主治: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百日咳,咳嗽,暑热口渴;外用治创伤出血,疥癣,天疱疮。用法用量:3~5钱。出处:《滇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黄皮2022-10-07 18:26:40
中药材“黄皮”。别名:救驾、臭条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溪边疏林或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发布于西南及湖北、西藏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16m。树皮灰褐色,平滑;2年生以上枝条有疏生皮孔,密被绢状灰色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619mm,密被灰色绢状毛;叶片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3cm,宽1.64cm,先端渐尖……...
查看详情 >> -
鲥鱼2022-10-07 18:30:19
中药材“鲥鱼”。生境分布:我国沿海。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温补脾肺。治烫、火伤,疔疮。别名:瘟鱼(《纲目》),三黎(《本草求原》)。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原形态: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
查看详情 >> -
陈仓米2022-10-07 18:33:51
中药材“陈仓米”。别名:老米。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理脾助气,调胃止泻。主治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久泄。用法用量:0.3~1两。别名:陈廪米(《别录》),陈米(《百一选方》),火米、老米、红粟(《纲目》)。出处:《食性本草》。归经:①《本草求真》:...
查看详情 >> -
铜罗伞2022-10-07 18:34:59
中药材“铜罗伞”。别名:胡豆、岩藤、杨桃叶罗伞。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原形态:直立灌木或亚灌木,高30~90厘米,近秃净。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枚,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宽1~2.5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白色丁字毛;先端短尖,基部狭,全缘;托叶……...
查看详情 >> -
辣辣菜2022-10-07 18:38:32
中药材“辣辣菜”。别名:腺茎独行菜、小辣辣、羊辣罐、辣麻麻、尿溜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 4002000m的山坡、沟旁、路旁及村庄附近,为常见的田间杂草。 2.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野。 3.生于山坡、田野和农田。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2.原产美洲;我国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
查看详情 >> -
蟾舌2022-10-07 18:40:54
中药材“蟾舌”。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 -
薄荷脑2022-10-07 18:43:18
中药材“薄荷脑”。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 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液状石蜡或挥发油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极微溶解。 熔点:应为42~44℃(附录ⅦC)。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ⅦE),比旋度应为-49°至-50°。贮藏:密封,置阴……...
查看详情 >> -
荠菜花2022-10-07 18:45:44
中药材“荠菜花”。别名:地米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履巉岩本草》。性味:《履巉岩本草》:...
查看详情 >> -
芥菜2022-10-07 18:48:07
中药材“芥菜”。别名:芥(《仪礼》),大芥(《方言》),雪里蕻(《野菜笺》),皱叶芥(《纲目》),黄芥(《中药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幼枝被微毛,老枝光滑,有时微被白粉。基生叶大,呈琴状分裂,先端裂片特别长大,两侧裂片甚小;茎上部的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形。总状花……...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