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君子2022-10-07 19:32:16
中药材“使君子”。别名:留球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偶有4~9棱,长2.5~4cm,直径约2cm。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泽。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处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
查看详情 >> -
丝瓜根2022-10-07 19:34:35
中药材“丝瓜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鼻炎,副鼻窦炎。用法用量:0.5~1两。出处:《滇南本草》。原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黑心姜2022-10-07 18:25:30
中药材“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痛,头风痛,胸胁痛,腹泻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用法用量:3~5钱,浸酒或水煮服;外用适量,捣烂调酒外搽。别名:蓝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谷溪旁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原形态:黑心姜,多年生草本,高约lm。根茎粗大,近似姜状,有环纹……...
查看详情 >> -
鸡蛋七叶2022-10-07 18:29:08
中药材“鸡蛋七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cm。主根肉质,呈姜块状;根茎匍匐生长,节间短而增厚。茎单一,暗绿色,有时至先端变紫色,具条纹,光滑无毛。掌状复叶,37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815cm,小叶35枚,小叶片膜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中间叶片较大,长818cm,宽3.56cm,两侧小叶片较小,长611.5cm,宽34cm,先端渐尖至……...
查看详情 >> -
鲨鱼胆2022-10-07 18:30:20
中药材“鲨鱼胆”。别名:鲛鱼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近海。以软体动物、虾、蟹及小鱼为食。卵胎生,每产10余仔。 2.栖近海暖温水域。主要食甲壳动物。胎生,每胎产10余仔。 3.栖息于近海沿岸区域,适温为614℃,随水温季节变化而回游,主食小型鱼类及无脊椎动物。卵胎生。每胎产1013仔。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和东海等水域。 2.我国分布于黄海……...
查看详情 >> -
马鬃2022-10-07 18:31:32
中药材“马鬃”。别名:马髻毛(《别录》),马牦(《千金方》)。出处:《日华子本草》。毒性:《纲目》:...
查看详情 >> -
铜锤玉带草2022-10-07 18:34:59
中药材“铜锤玉带草”。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性味:辛、苦,平。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白带,遗精;外用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地茄子草(《分类草药性》),翳子草(《贵阳民间药草》),地浮萍、小铜锤、地钮子(《四川中药志》),地扣子(《贵州植药调查》),地石……...
查看详情 >> -
金沙草2022-10-07 18:36:15
中药材“金沙草”。别名:牛吊西、曲须、扫把藤、斑鸠窝、须须药、软筋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150m的溪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蔓生、攀援,茎纤细,长达57m。叶薄草质,近二型;二回羽状,羽片多数,相距约79cm着生,羽片对生于叶轴的短枝上,短枝顶端密生红棕色毛;营养羽片生于叶轴下部,……...
查看详情 >> -
辽瓦松2022-10-07 18:38:33
中药材“辽瓦松”。别名:瓦松、干滴落、酸塔、酸溜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屋顶上或向阳的石质山坡上,或固定沙丘、沙质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原形态:狼爪瓦松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粉白色,密布紫红色细点。叶肉质,莲座叶覆瓦状排列,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软骨质附属物及白色软骨质的刺,全缘。花茎不分枝,高1035cm,其上有互生叶,线形……...
查看详情 >> -
蟾蜍2022-10-07 18:40:55
中药材“蟾蜍”。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出处:《别录》。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原形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