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虾子草2022-10-07 19:07:15
中药材“水虾子草”。别名:鸭脷草、定经草。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肺热咳嗽,喉炎,蛇咬伤,扭伤。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别名:鸭脷草(《广州植物志》),田素馨(《泉州本草》),紫熊胆,水辣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水稻田边或低湿处。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原形态:一年生秃净草本,……...
查看详情 >> -
栾樨2022-10-07 19:11:37
中药材“栾樨”。别名:格杂树。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滨沙地或近潮水的空旷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沿海一带和台湾。原形态:阔苞菊,灌木,高23m。茎上部分枝,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片倒卵形或倒阔卵形,长57cm,宽13cm,先端钝或有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较密的细齿或锯齿,两面被短柔毛,或下面被疏毛。头状花序……...
查看详情 >> -
杉塔2022-10-07 19:13:55
中药材“杉塔”。别名:杉果、杉树果。生境分布: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形,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
查看详情 >> -
扭鞘香茅2022-10-07 19:16:11
中药材“扭鞘香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以至西南等地。原形态:扭鞘香茅 多年生草本。有细韧的须根。秆直立,高50120cm,节有白色微小毛茸。叶鞘无毛,基部鞘多破裂反卷,呈现棕红色;叶片线形,长3050cm,宽46mm。总状花序成对由舟形佛焰苞中伸出,组成大而密集的假圆锥花序,长2535cm,总状花序长818m……...
查看详情 >> -
山蜡梅2022-10-07 19:18:27
中药材“山蜡梅”。别名:香风茶、毛山茶、岩马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下或林缘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山蜡梅,单绿灌木,高达3m。幼枝方形,老枝近圆柱形。单叶对生,近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3cm,宽1.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灰白色……...
查看详情 >> -
小果排草2022-10-07 19:20:41
中药材“小果排草”。别名:合血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150m的林下、溪边和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1025cm。干后芳香。根须状。茎通常多条丛生,近直立或上升,下部常匍地生根,圆柱形或微具肋,基部直径约1.5mm,上部密被红褐色短柄腺体。叶互生,位于茎下部的退化成鳞片状,中部叶柄长48mm,被褐色短柄腺……...
查看详情 >> -
大麦苗2022-10-07 19:22:57
中药材“大麦苗”。出处:《纲目》。功能主治:①《伤寒类要》:...
查看详情 >> -
地骨皮2022-10-07 19:25:13
中药材“地骨皮”。性状: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贮藏:置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及残余木心,洗净,晒干。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 ……...
查看详情 >> -
古钩藤2022-10-07 19:27:29
中药材“古钩藤”。别名:半架牛、牛奶藤、大暗消、大叶百叶藤、白浆藤、白马连鞍、牛角藤、断肠草[广西]。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解毒。用于腰痛,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癣。用法用量:每服1分,研末冲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或根、叶研末敷患处。别名:白叶藤(《药学学报》(9):,561,1963),白马连鞍、牛角蘑,断肠草(《广……...
查看详情 >> -
刺叶楤木2022-10-07 19:30:07
中药材“刺叶楤木”。别名: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出处:始载于《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或林缘阳光充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灌木,高23m。小枝疏生多数长短不等的刺,刺扁,长110mm,基部膨大。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锥形,有纤毛;叶大,长4070cm,二回……...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