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萁骨2022-10-07 18:48:28

    中药材“芒萁骨”。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叶远生,……...

    查看详情 >>
  • 罗勒子2022-10-07 18:50:50

    中药材“罗勒子”。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出处:《嘉佑本草》。生境分布:产于江苏。性状:干燥小坚果呈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1层白色粘液质。以颗粒饱满、无泥沙者为佳。化……...

    查看详情 >>
  • 紫薇根2022-10-07 18:53:18

    中药材“紫薇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秋枫木2022-10-07 18:55:38

    中药材“秋枫木”。别名:秋风(《桂海虞衡志》),胡杨、红桐、茄苳树、赤木(《中国树木分类学》),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常生于低海拔的旷地上,尤以河边堤岸,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分布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原形态:常……...

    查看详情 >>
  • 生姜2022-10-07 19:00:18

    中药材“生姜”。别名:姜。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炮制: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归经:归肺、脾、胃经。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

    查看详情 >>
  • 狗屎花2022-10-07 19:02:36

    中药材“狗屎花”。别名:一把抓、蓝狗屎花(《滇南本草》),蓝布裙(《四川通志》),附地菜、牛舌头花(《植物名实图考》),狗舌花(《滇南本草图谱》),龙须草、七星箭(《四川中药志》),大肥根、莲子叶、绿花心、绿花叶、蓝花参(《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屋旁、路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原形态:倒提壶(《滇南本草》) 多年……...

    查看详情 >>
  • 滇五味2022-10-07 19:04:53

    中药材“滇五味”。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25003400m的山地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紫色或褐色,有棱,老枝灰褐色,近圆柱形。叶柄长13cm;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615cm,宽(2)37cm,先……...

    查看详情 >>
  • 水豆瓣2022-10-07 19:07:16

    中药材“水豆瓣”。别名:水苋菜、水泉、水指甲、水马桑、肉矮陀陀、红格草、田马齿苋、水红莲草、引水草、水底金、水猪母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田边及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各地。原形态:圆叶节节菜,一年生草本,高530cm。全株无毛。茎直立,纤细,通常带紫色。叶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近圆形,阔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512mm,有时达20mm……...

    查看详情 >>
  • 树葱2022-10-07 19:11:38

    中药材“树葱”。别名:石葱、蜈蚣草、毛兰。性味:苦,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疖肿,烧烫伤,药物(水马桑、蕈类、一支蒿、草乌、断肠草、磷化锌等)中毒,荨麻疹。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石葱、蜈蚣草(《云南中草药选》),岩葱(《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常附生于……...

    查看详情 >>
  • 杉皮2022-10-07 19:13:56

    中药材“杉皮”。出处:杉木皮《分类草药性》。功能主治:治水肿,脚气,金疮,漆疮,烫伤。 ①《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