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嗉子叶2022-10-07 18:29:42
中药材“鸡嗉子叶”。别名:野荔枝叶。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15m。嫩枝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1.4cm,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叶革质或薄革技,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0cm,宽23.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巾生白色短柔毛,下面极为稠宇航局,中脉在上面稍明显,下面凸出,脉腋常有凹穴。头状花序近球形,约为1……...
查看详情 >> -
鬼灯笼2022-10-07 18:30:54
中药材“鬼灯笼”。别名:虎灯笼、白灯笼(《生草药性备要》),苦灯笼(《岭南采药录》),红灯笼、红羊米青(《陆川本草》),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南宁市药物志》),岗灯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或旷野间。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灯笼草(《岭南采药录》) 小灌木,高0.9~1米。幼枝被黄褐色小柔毛。叶对生……...
查看详情 >> -
钟花草2022-10-07 18:35:32
中药材“钟花草”。别名:青木香草。生境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钟花草 草本,高2050cm。通常不分枝,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10mm;叶片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38cm,宽2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被微柔毛,全缘或有时呈不明显的浅波状。花序总状,或因分枝而成开展的圆锥形序,每节通常具2花,节间长达1.5……...
查看详情 >> -
野槟榔2022-10-07 18:37:19
中药材“野槟榔”。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温、湿密林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原形态:白皮柯,又名:猪栎。 常绿乔木,高5~20米。小枝有褐色茸毛。叶互生,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矩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亮,下面密生灰褐色茸毛,叶脉于下面明显凸出,侧脉9~12对;叶柄长8~2……...
查看详情 >> -
象皮2022-10-07 18:39:41
中药材“象皮”。炮制:象皮粉:先将滑石粉放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烫至鼓起并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放凉,碾成细粉即得。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生肌,敛疮。用于疮疡久不收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熬胶涂。出处:《医学入门》。生境分布: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我国云南南部等地。原形态:亚洲象,又名:印度象。 体躯庞大,……...
查看详情 >> -
蚯疽草2022-10-07 18:42:06
中药材“蚯疽草”。别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荒地。分布我国东南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被柔毛或秃净,枝和干有棱角。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分裂或不分裂,顶部裂片阔卵形,有粗锯齿。头状花序,极小,近球形,直径……...
查看详情 >> -
落葵2022-10-07 18:44:28
中药材“落葵”。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接骨止痛。用于阑尾炎,痢疾,大便秘结,膀胱炎;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云南省个别地区认为本品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全草可用于久病体虚,头晕……...
查看详情 >> -
苦瓜藤2022-10-07 18:46:55
中药材“苦瓜藤”。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苦,寒。 ①《陆川本草》:...
查看详情 >> -
胆木2022-10-07 18:49:19
中药材“胆木”。别名:乌檀、山熊胆、熊胆树。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疾,胆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脓肿。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别名:山熊胆、熊胆树、乌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
查看详情 >> -
粟米泔汁2022-10-07 18:54:07
中药材“粟米泔汁”。出处:《唐本草》。注意:《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