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粪箕笃2022-10-07 18:54:09

    中药材“粪箕笃”。别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性味:微苦、涩,平。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肾盂肾炎,膀胱炎,慢性肾炎,肠炎,痢疾,毒蛇咬伤;外用治痈疖疮疡,化脓性中耳炎。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用药液滴耳。别名:蛤乸草、田鸡草(《岭南采药录》),雷砵嘴、畚箕草、飞天雷公(《南宁市药物志》),犁……...

    查看详情 >>
  • 石萝藦2022-10-07 18:56:29

    中药材“石萝藦”。别名:五来、水杨柳[广西]、南石萝藦、假了刁竹、满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肝炎,风火眼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五来、南石萝摩、假丁刁竹、凤尾草、满草、水杨柳。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疏林下或溪边、石缝、林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

    查看详情 >>
  • 白芷2022-10-07 18:58:51

    中药材“白芷”。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炮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鉴别:……...

    查看详情 >>
  • 玉蜀黍根2022-10-07 19:01:09

    中药材“玉蜀黍根”。别名:抓地虎(《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牛尾蒿2022-10-07 19:03:26

    中药材“牛尾蒿”。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出处: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二卷,云...

    查看详情 >>
  • 海木2022-10-07 19:05:42

    中药材“海木”。别名:鸡皮[傣语]。生境分布:广西、贵州、云南。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利咽喉。主治风湿腰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心胃气痛。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酌情增量泡酒服。别名:鸡波(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乔木,高达10米。枝光滑,有少数皮孔。单数羽……...

    查看详情 >>
  • 水团花2022-10-07 19:08:05

    中药材“水团花”。别名:水杨梅(《广州植物志》),水黄凿(《陆川本草》),青龙珠(《广西中兽医药植》),穿鱼柳、假杨梅(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加橧、溪棉条(《福建中草药》),满山香、球花水杨梅(江西《草药手册》)。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喜生于河边、溪边和密林下。分布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通常高约2……...

    查看详情 >>
  • 榄李树汁2022-10-07 19:10:10

    中药材“榄李树汁”。生境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8m,径约30cm。树皮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枝红色或灰黑色,具明显的叶痕,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常聚生枝顶,或具极短的柄;叶片厚,肉质,绿色,干后黄褐色,匙形或狭倒卵形,长5.7cm6.8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尖。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26cm;花序梗压扁,有花612……...

    查看详情 >>
  • 柠条根2022-10-07 19:12:27

    中药材“柠条根”。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性味:味微辛,性温。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高血压、头晕,心慌、气短、疲乏。复方:①治高血压、头晕:鲜柠条根八钱至一两。水煎取汁加白糖适量,分三次服。 ②治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疲乏:柠条根三至五钱,蘑菇二钱。水煎服。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丘、山坡及干燥坡地。 资源分布:……...

    查看详情 >>
  • 广东土牛膝2022-10-07 19:17:01

    中药材“广东土牛膝”。别名: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须公、六月霜(《生草药性备要》),白须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黄、小罗伞(《岭南采药录》),六月雪(《陆川本草》),大麻(《广西中草药》),飞机草、石辣、白花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上。分布我国各地。原形态:华泽兰,又名:大泽兰。 多年生草本,高80……...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