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錾菜2022-10-07 18:35:38

    中药材“錾菜”。别名:白花益母草、山玉米。性味:辛、微苦,微寒。功能主治:破瘀,调经,利尿。用于产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肾炎水肿。用法用量:0.3~1两。备注:(1)同属植物大花錾菜(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与前种相似。别名:楼台草、玉容草(《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实图考》),对月草、白花茺蔚(《中国药……...

    查看详情 >>
  • 野升麻2022-10-07 18:37:30

    中药材“野升麻”。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高山林下阴湿草丛中或林缘溪沟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浙江、四川等地。产浙江、四川、黑龙江、吉林等地。原形态:单穗升麻,又名:野菜升麻,大叶毛狼。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横走,粗壮。茎直立,具棱线和纵沟,2至3回3出羽状复叶互生,下部叶较大。具长柄,柄基成短鞘而抱……...

    查看详情 >>
  • 豆腐2022-10-07 18:39:52

    中药材“豆腐”。出处:《本草图经》。归经:《本草求真》:...

    查看详情 >>
  • 蚕茧2022-10-07 18:42:18

    中药材“蚕茧”。别名:家蚕茧。生境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清热止血。 主治疮肿无头,血淋疼痛,大便下血,妇人血崩。用量1~3钱。 血友病,牙龈出血,紫斑,鼻衄。蚕茧烧存性,研细,每服1钱,每日2次。 亦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别名:蚕衣(《说文》),茧黄(《……...

    查看详情 >>
  • 苦楝叶2022-10-07 18:47:07

    中药材“苦楝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1.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2.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1.楝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

    查看详情 >>
  • 肥皂荚2022-10-07 18:49:30

    中药材“肥皂荚”。别名:肉皂荚、肥猪子。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疔疮肿毒。用法用量:种子1~2钱,树皮或根3~5钱。外用树皮或根皮捣烂取汁外搽,或加酒捣烂外敷。别名:肉皂荚(《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内皂角(《药材学》)。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生山野、林旁。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四川……...

    查看详情 >>
  • 红豆蔻2022-10-07 18:51:59

    中药材“红豆蔻”。别名:大良姜、山姜。性状:本品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1.2cm,直径0.5~0.7cm。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 色。气香,味辛辣。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鉴别:(1) 种子横切面……...

    查看详情 >>
  • 粗叶卷柏2022-10-07 18:54:19

    中药材“粗叶卷柏”。别名:肺筋草、石上柏、凤尾草、鸭头草、银肺筋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中国药用动物志》:应用同于海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2535cm。主茎禾秆色,常可在分枝处着生支撑根;侧枝密,多回分枝。营养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二型,背腹各3列。侧叶(背……...

    查看详情 >>
  • 白线薯2022-10-07 18:59:01

    中药材“白线薯”。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区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白线薯 多年生草质落叶藤本。块根团块状。枝稍扭曲,有直纹,无毛。叶互生;叶柄比叶片长或近等长,盾状着生;叶片三角形或微圆,长、宽近相等,818cm,先端钝或有时具短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圆,边缘具波状粗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稍被微柔毛;……...

    查看详情 >>
  • 獭肉2022-10-07 19:01:18

    中药材“獭肉”。出处:《别录》。性味: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