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李皮2022-10-07 18:24:58

    中药材“鼠李皮”。出处:《别录》。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鳟鱼2022-10-07 18:29:48

    中药材“鳟鱼”。别名:鮅(《尔雅》),赤眼鱼(《说文》),红目鳟(《脊椎动物分类学》)。出处:《纲目》。生境分布: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原形态: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

    查看详情 >>
  • 高山大戟2022-10-07 18:31:00

    中药材“高山大戟”。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5400m的高山草甸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原形态:高山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510cm。上部被白色卷曲微柔毛;茎基部被膜质鳞片;自基部分枝,分枝铺散或上升。叶互生;柄极短;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绿色带紫,长0.51.2cm,宽0.30.7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楔……...

    查看详情 >>
  • 锯齿草2022-10-07 18:34:29

    中药材“锯齿草”。别名:五月莲、齿叶泥花草。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治疮疖肿痛。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或鲜草捣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五月莲、齿叶泥花草、旱田草、地下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稻田、草地、荒地和路旁等低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

    查看详情 >>
  • 野大豆藤2022-10-07 18:37:30

    中药材“野大豆藤”。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长于田边、水沟旁。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原形态:捞豆(《救荒本草》),又名:野毛豆(《百草镜》),鹿藿、饿马黄(《植物名实图考》),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瘦细,各部疏被黄棕色长硬毛。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薄纸质,侧生小叶扁卵状披针形,……...

    查看详情 >>
  • 豆腐渣果根2022-10-07 18:39:52

    中药材“豆腐渣果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和山谷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乔木,高512m。树皮灰色。叶互生;叶柄长13.5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23cm,宽2.89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缘,有时边缘或上半部具疏锯齿;中脉在上面稍凸起,侧脉58对,网脉两面均明……...

    查看详情 >>
  • 蚕豆2022-10-07 18:42:18

    中药材“蚕豆”。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栽培。化学成分:叶含有N-氨基-甲醇-2(对羟基苯)甘氨酸及有机酸。 新鲜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等。性味:花:甘,凉。功能主治:花:凉血止血,止带降压。主治咯血,吐血,便血,白带,高血压病。用量0.5~1两。 豆:健脾利湿。主治脚气水肿。用量2~3两。 豆...

    查看详情 >>
  • 菾菜根2022-10-07 18:44:40

    中药材“菾菜根”。别名:出莙荙儿、莙荙根(《饮膳正要》)。出处:《纲目》。生境分布:我国普遍栽培,以东北及内蒙古栽培较多。原形态:菾菜,又名:糖萝卜。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肉质,肥厚,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紫红或黄白色。茎直立,有沟纹,光亮。基生叶矩圆形,长20~30厘米,宽12~18厘米,全缘而成波状,叶面皱缩不平,有粗壮的长叶柄;茎生……...

    查看详情 >>
  • 苦地胆根2022-10-07 18:47:06

    中药材“苦地胆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性状:主根圆柱形,弯曲,有很多棕色支根。质坚,折断面外层白色,内层黄色,中空。性味:《南宁市药物志》:...

    查看详情 >>
  • 肥皂核2022-10-07 18:49:30

    中药材“肥皂核”。别名:肥皂子(《药材学》)。出处:《纲目》。性状:干燥种子呈类球形,一端略狭尖,长1.5~2厘米,阔1.5~1.8厘米,厚1~1.2厘米。外皮黑色,光滑,种脐位于尖端呈棕色点状。剥开种皮,见白色子叶2片。以个大、黑褐色、饱满坚实、有光泽、无霉蛀者为佳。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