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娄菜2022-10-07 19:22:20

    中药材“女娄菜”。别名:野罂粟[昆明]、罐罐花、对叶草、对叶菜[贵州]。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健脾,利尿,通乳。用于乳汁少,体虚浮肿。用法用量:3~5钱。别名:罐罐花、对叶草,对叶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子山坡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全株密生短柔毛。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叶对生……...

    查看详情 >>
  • 大九节铃2022-10-07 19:24:36

    中药材“大九节铃”。别名:艾叶酸蔹藤、牛角天麻、铜皮铁箍。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涩、微麻,微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接筋骨,止血消炎,止痛。主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用法用量:根研末,每次1~2钱,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陡崖上。原形态:藤本。茎有卷须,与叶对生。根串珠状纺锤形。叶互生,……...

    查看详情 >>
  • 吹风散2022-10-07 19:26:53

    中药材“吹风散”。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沟边湿润处。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冷饭藤,又名:饭团藤。 常绿木质藤本。根的表皮灰褐色,内红色、有香气。茎有松而厚的软木塞样栓皮,除去外皮呈红色。根与茎切断吹之均可通气。叶互生,革质,光滑肥厚,……...

    查看详情 >>
  • 功劳根2022-10-07 19:29:12

    中药材“功劳根”。别名:枸骨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原形态: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cm,宽24cm,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

    查看详情 >>
  • 催乳藤2022-10-07 19:31:56

    中药材“催乳藤”。别名:奶汁藤。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催乳。主治乳汁不下。别名:奶汁藤。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地疏散的杂树林中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原形态:柔弱缠绕藤本。全株具乳汁,茎被2列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4cm;叶片长圆形,稀卵状长圆形,长7.511cm,宽……...

    查看详情 >>
  • 乌榄仁2022-10-07 19:34:15

    中药材“乌榄仁”。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黑面防己2022-10-07 18:25:20

    中药材“黑面防己”。别名:耳叶马兜铃、木防己、麻疯龙、暗消。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利水,除湿,止痛,消炎。用于泌尿道感染,水肿,风湿关节疼痛,胃溃疡。用法用量:3~5钱。别名:假通城虎、假大薯、鬼灯笼、麻疯龙、暗消、藤子防己、小提萝、大暗消、白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耳叶马兜铃 ……...

    查看详情 >>
  • 银柴胡2022-10-07 18:34:50

    中药材“银柴胡”。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

    查看详情 >>
  • 追骨风2022-10-07 18:38:13

    中药材“追骨风”。别名:八里花、八里麻。出处:《南京民间药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行夜2022-10-07 18:40:32

    中药材“行夜”。别名:负盘(《别录》),屁盘(陶弘景),夜行(《本草拾遗》),气蠜(《纲目》)。出处:《别录》。原形态:体呈篦状,长约2厘米。头部突出,有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丝状,11节。大顋大,末端具齿1枚。前胸部长,有黑色的纵纹;翅鞘有黑色斑纹2个和纵线7条;雄虫的翅鞘达于尾端,雌虫则尚露尾节2~3节。胸的下部黄色,腹部黑色。足3对,色黄,形长,适于步……...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