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甲豆2022-10-07 18:36:14
中药材“金甲豆”。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河北、山东、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原形态: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状草本。长约4m,无毛。小叶3,顶生的小叶片卵形,长412c……...
查看详情 >> -
金瓜草2022-10-07 18:36:13
中药材“金瓜草”。别名:睫毛齿果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椭圆叶齿果草 一年生草本,高1020cm。茎单一或分枝,具沟槽,无翅。无叶柄;叶片膜质至薄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mm,宽12.5m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或有疏齿和疏长毛,绿褐色,基出3脉,……...
查看详情 >> -
金橘叶2022-10-07 18:36:13
中药材“金橘叶”。出处:《本草再新》。性状:干燥叶多数呈筒状,有光泽,两面均绿色,日久渐转黄色或灰色,气香。化学成分:叶含维生素C,其含量比果实多。归经:入肝、脾、肺三经。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无毒。注意:《本草再新》:...
查看详情 >> -
金沸草2022-10-07 18:36:12
中药材“金沸草”。性状:条叶旋覆花: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70cm,直径0.2~0.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0.5~1cm,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边缘反卷,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0.5~1cm,冠毛白色,长约0.2cm……...
查看详情 >> -
金珠柳2022-10-07 18:36:12
中药材“金珠柳”。别名:大叶良箭、白胡椒、红斑鸠米、野兰、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观音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800m的山间杂木林下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3m,稀达10m。小枝圆柱形,通常被疏长硬毛或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14cm,宽37cm,先端……...
查看详情 >> -
金线鱼2022-10-07 18:36:11
中药材“金线鱼”。别名:洞鱼、波罗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滇南本草》。生境分布:分布云南东部的昆明湖、阳宗海等湖泊中。原形态: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体长约10余厘米。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下颌稍向前突出,口裂倾斜,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前、后对长约相等或后对稍长,向后可伸至前鳃盖骨边缘。眼位于……...
查看详情 >> -
金纳香2022-10-07 18:36:10
中药材“金纳香”。别名:牛虱子。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腹有包块作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3钱。别名:牛虱子。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干燥阳坡灌木丛中或路旁及田坎上。分布台湾、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落叶半灌木,高约1米。分枝有淡黄色星状毛。叶卵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8~16厘米,宽2~6厘米……...
查看详情 >> -
金盏银盘2022-10-07 18:36:10
中药材“金盏银盘”。别名:黄花雾(《生草药性备要》),黄花母、虾箝草、金杯银盏(《岭南采药录》),黄花草、金盏银盆(《南宁市药物志》),玉盏载银杯、鬼针草、婆婆针、感暑草、盲肠草(《广东中药》Ⅱ),一包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一把针、引线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渣菜(《陕西中草药》),金丝苦令、草鞋坪(《福建中草药》)。出处:《广东中药》Ⅱ。……...
查看详情 >> -
金礞石2022-10-07 18:36:09
中药材“金礞石”。别名:礞石。性状:本品为鳞片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碎片,碎片直径0.1~0.8cm;块状者直径2~10cm,厚0.6~1.5cm,无明显棱角。棕黄色或黄褐色,带有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质脆,用手捻之,易碎成金黄色闪光小片。具滑腻感。气微,味淡。贮藏:置干燥处。炮制:金礞石: 除去杂石。 煅金礞石: 取净金礞石,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红透……...
查看详情 >> -
金缕梅2022-10-07 18:36:09
中药材“金缕梅”。别名:木里仙、牛踏果。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化学成分:含山柰醇、槲皮素及紫云英甙(astragalin)等。注意:忌酸、辣、芥菜、萝卜等。功能主治:主治劳伤乏力。用法用量:鲜品2~3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早晚饭前各服一次。别名:木里香、牛踏果(《新华本草纲要》)。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