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针草2022-10-07 18:30:51
中药材“鬼针草”。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浙江民间草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药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 -
魔芋2022-10-07 18:30:50
中药材“魔芋”。别名:蒟蒻、花杆南星、花杆莲、麻芋子、花伞把。性味: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消肿散结,解毒止痛。用于肿瘤,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3~5钱,大量可以用至1两(须煎3小时后方能服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同供药用。花杆莲(花麻蛇)Amc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
查看详情 >> -
鬼箭锦鸡儿2022-10-07 18:30:50
中药材“鬼箭锦鸡儿”。别名:着母香(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山坡灌丛中。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和西北等地。原形态:鬼箭锦鸡儿,又名:冠毛锦鸡儿。 灌木,高1~3米。直立或匍匐状,基部分枝;树皮绿灰色、深灰色或黑灰。枝叶密生,因叶轴不脱落,形成许多针刺,幼时被白长毛。羽状复叶,小叶4~6对,线状长椭圆形,长7~24毫米,阔……...
查看详情 >> -
鬼羽箭2022-10-07 18:30:49
中药材“鬼羽箭”。别名:黑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宁市药物志》),黑骨草、羽箭(《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郊野的矮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产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45厘米。根短小,不发达。茎纤细,中空,圆柱形,上端略呈四方形,单生咸稍分枝,被灰白色直立或伏生的短毛……...
查看详情 >> -
鮠鱼2022-10-07 18:30:49
中药材“鮠鱼”。别名:魾、鳠(《尔雅》),魤(《本草拾遗》),懒鱼(《本草图经》),蛔鱼、蜾鱼(《纲目》),白戟鱼(姚可成《食物本草》),阔口鱼(《本经逢原》),白冀(《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原形态:体延长,长约25厘米,为体高的5~6倍。吻锥形,向前显着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上下颌上均具锋利……...
查看详情 >> -
鱼蓼2022-10-07 18:30:48
中药材“鱼蓼”。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湿地、沟渠水边。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120cm。茎直立。叶互生;叶柄较短,生粗硬刺毛;托叶鞘筒状,无毛,先端截形,具多数脉;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常微钝,基部楔形,上面有新月形斑点,绿……...
查看详情 >> -
鱼香根2022-10-07 18:30:48
中药材“鱼香根”。出处:《分类草药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鱼油2022-10-07 18:30:47
中药材“鱼油”。别名:鱼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暖水性底层魟类,栖息于近海沙泥质海底,主食贝类与甲壳类,冬季生活于深水处,夏季移栖于内湾浅水区,有时溯江而上,也可生活于淡水。 2.暖水性大型魟类,栖息于近海底层,卵胎生。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我办发布于东海和南海。原形态:1.赤魟,体盘亚圆形,平扁,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一般重12……...
查看详情 >> -
鮧鱼鳔2022-10-07 18:30:47
中药材“鮧鱼鳔”。别名:鲶鱼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
查看详情 >> -
鮧鱼尾2022-10-07 18:30:46
中药材“鮧鱼尾”。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