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鼠曲草2022-10-07 19:04:58

    中药材“湿鼠曲草”。别名:臁疮草、无心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理气止痛,降血压。用于咳嗽气喘,支气管炎,风湿疼痛,胃溃疡,高血压。用法用量:1~3钱。别名:鼠曲草(《吉林中草药》),无心草(《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地及河岸等湿处。分布东北及甘肃、内蒙古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绵毛,呈灰白色。茎……...

    查看详情 >>
  • 水锦树2022-10-07 19:07:21

    中药材“水锦树”。别名:猪血木、饭烫木、黄麖茅、红木、大虫耳、牛伴木、双耳蛇。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血生肌。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用法用量:4~5钱,水酒各半煎服。叶用鲜品捣烂外敷,疮疡溃烂者并可水煎外洗。别名:饭汤木、红木、大虫耳、猪血木、双耳蛇。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生境分……...

    查看详情 >>
  • 橘红珠2022-10-07 19:09:27

    中药材“橘红珠”。别名:橘珠、橘胎(《广西中药志》)。出处:《中药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栗树皮2022-10-07 19:11:43

    中药材“栗树皮”。别名:栗树白皮(《唐本草》)。出处:《食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朱砂菌2022-10-07 19:14:01

    中药材“朱砂菌”。别名:橘皮蕈、胭脂菰、胭脂栓菌。出处:吴林息园《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亦带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属红栓菌,而其变种外形及生境分布与正种基本相同,因此也应当包括其变种血红栓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多种阔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针叶树上。 2.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针叶树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

    查看详情 >>
  • 打米花2022-10-07 19:16:17

    中药材“打米花”。别名:马郎花、白花藤(《贵州民间药物》),小元宝(《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至西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或藤本,具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圆卵形,长4~8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锐或长尖,基部心脏形,全缘;叶柄长2~4.5厘米。总状花序具叉状分枝;着生于分枝处的苞片心脏形,无柄,生于花柄……...

    查看详情 >>
  • 山野芋2022-10-07 19:18:33

    中药材“山野芋”。别名:水芋、象耳芋、抬板七、抬板蕉、滴水芋。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700m垢沟谷地带,特别是石灰岩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大野芋,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倒圆锥形,粗39cm,长510cm。叶丛生;叶柄淡绿色,具白粉,长可达1.5m,下部1/2鞘状,闭合;叶片盾状,着生,长圆状心形、卵状心……...

    查看详情 >>
  • 小棕包2022-10-07 19:20:48

    中药材“小棕包”。别名:批麻草、小黎芦。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或疏林下。分布于云南省。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其上生多数须根,细长,肉质。茎直立,上部密生白毛,基部残留腐烂后的叶鞘,呈棕包状。基生叶密集,长带形;茎生叶互生,叶片宽1.5~2厘米,无柄,基部呈鞘状抱茎。8月开花,圆锥花序顶生,多分枝,花轴生疏柔毛,花白色至淡……...

    查看详情 >>
  • 大风药叶2022-10-07 19:23:04

    中药材“大风药叶”。别名:纤序鼠李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台湾有引种。原形态: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形,小叶近圆形或卵……...

    查看详情 >>
  • 地膜香2022-10-07 19:25:19

    中药材“地膜香”。别名:百里香、地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边、草地及石砾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原形态:阿尔奈百里香,半灌木。茎铺铺匐或上升,末端具不育枝或花枝;不育枝多为侧生或基生,上升或匍匐,被短柔毛;花枝在基部上升,大多数长48cm,在花序以下被向下的微柔毛或短柔毛,至基部近无毛,具24个节间。叶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圆形,稀有倒卵圆形,长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