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荞头2022-10-07 18:46:43

    中药材“苦荞头”。别名:荞叶七(《陕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生境分布:生于林边、草地。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均栽培。原形态:苦荞麦(《纲目》),又名:万年荞、野南荞、鞑靼蓼、野荞麦。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达80厘米,有细条纹,具成列的软毛,有少数细弱分枝。叶有长柄;卧片宽三角形,长2~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托鞘斜形,膜质。总状花序腋生或顶……...

    查看详情 >>
  • 细枝柃2022-10-07 18:51:33

    中药材“细枝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细枝柃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顶芽披针形,密生微毛和黄褐色短柔毛;枝条纤细,嫩枝圆柱形,被微毛。叶互生,薄革质;叶柄长34mm,幼时微被毛;叶片狭窄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49cm,宽1.33.1cm,先端尾状……...

    查看详情 >>
  • 紫杉2022-10-07 18:53:54

    中药材“紫杉”。别名:赤柏松(《盛京通志》),紫柏松(《蒙文汇书》)。出处:《东北药植志》。生境分布:散生于山地林中。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赤褐色,浅裂;枝密生,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呈不规则两列,与小枝约呈45度角斜展,条形,长1.5~2.5厘米,宽2.5~3毫米,基部窄,有短柄,先端骤尖,上面光绿色,中脉隆起,下……...

    查看详情 >>
  • 白药子2022-10-07 18:58:37

    中药材“白药子”。别名:白药脂、盘花地不容、山乌龟、金线吊乌龟[广东、湖南]、金线吊葫芦[江西]、金丝吊鳖。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别名:白药(《药性论》),白药根(《……...

    查看详情 >>
  • 玫瑰茄2022-10-07 19:00:53

    中药材“玫瑰茄”。别名: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出处:始载于《岭南农刊》。生境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引人栽培。原产于东半球热带地区,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玫瑰茄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茎淡紫色,无毛。叶异形;叶柄长28cm,疏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约1cm,疏被长柔毛;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深裂……...

    查看详情 >>
  • 牛胆2022-10-07 19:03:12

    中药材“牛胆”。出处:《本经》。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性状:新鲜牛胆囊呈肾脏形,长约18~20厘米,最宽处约5~6厘米,干后呈囊状,有纵皱。新鲜的胆汁为绿褐色或暗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稍干则变为浓稠。完全干燥者,呈绿褐色固体状,揉之则成粉质。气腥臭,味苦。胆汁以汁浓、色绿褐者为佳;干燥者以无虫蛀者为佳。化学成分:牛胆汁除水分外,主要含胆酸钠盐、……...

    查看详情 >>
  • 海鹞鱼2022-10-07 19:05:28

    中药材“海鹞鱼”。别名:蕃蹹鱼(《魏武食制》),邵阳鱼、石蛎(《本草拾遗》),少阳鱼(宁原《食鉴本草》),荷鱼、鲼鱼、鯆魮鱼(《纲目》),蒲鱼(《本草求原》),锅盖鱼(《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栖于近海海底。分布我国南海、东海及其他沿海地区。原形态:体平而扁,全长约35厘米。体盘亚圆形,中间微向前方略宽,后端略窄。吻宽而短,前端钝。眼……...

    查看详情 >>
  • 水红木叶2022-10-07 19:07:51

    中药材“水红木叶”。别名:吊白叶、粉帕叶、炒面叶、揉白叶、粉桐叶、灰叶子、野灰靛叶、摸翻脸、翻脸叶、马番莲、抽刀红、捏面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300m的阳坡、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水红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幼枝被微毛,老枝红褐色,变无毛,疏生皮孔。叶对生;……...

    查看详情 >>
  • 榕树果2022-10-07 19:09:56

    中药材“榕树果”。出处:《泉州本草》。功能主治:治臁疮: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出处:出自《泉州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牛根(榕须),下垂,深……...

    查看详情 >>
  • 柳枝2022-10-07 19:12:13

    中药材“柳枝”。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原形态: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