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榆果2022-10-07 19:08:01
中药材“水榆果”。别名:糯米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较阴湿的山谷、杂木林或石缝中。分布浙扛、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原形态:水榆花楸,又名:枫榆、千筋树、黄山榆、水榆。 落叶乔木,高5~20米。树皮光滑,灰色;小枝无毛或稍有柔毛,亦褐色。单叶互生;质薄或略为草质……...
查看详情 >> -
榆拟层孔菌2022-10-07 19:10:05
中药材“榆拟层孔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及其他阔叶树树干基部。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子实体木栓质至木质,无柄,有时基部下延。菌盖半圆形、扇形至半球形或不规则形,宽可达30cm以上;盖面黄白色至淡黄褐色,平滑,无环纹,有不规则的环沟;盖缘薄或稍钝,波状,稍下弯。管口面淡红褐色、淡黄色至……...
查看详情 >> -
柠檬2022-10-07 19:12:23
中药材“柠檬”。别名:黎檬。性味:果:酸、甘,平。 根:辛、苦,温。功能主治:果: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用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欲不振,维生素丙缺乏症,中暑烦渴。 根:行气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痛,疝气痛,睾丸炎,咳嗽,支气管哮喘。用法用量:鲜果0.5~1两。根1~2两。别名:黎檬子(《东坡志林》),黎朦子(《桂海虞衡志》),黎檬子(《岭外代答》),宜母子、里……...
查看详情 >> -
山楂根2022-10-07 19:19:12
中药材“山楂根”。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寻骨风2022-10-07 19:21:26
中药材“寻骨风”。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归经:归肝经。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用法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此外,本品内服还可……...
查看详情 >> -
大白杜鹃2022-10-07 19:23:43
中药材“大白杜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3600m的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原形态:大白花杜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8m。小枝粗壮,无毛,幼枝绿色,初被白粉。叶簇生于枝顶;叶柄长1.53cm,粗壮,上面近平坦,具槽;叶片厚革质,长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cm,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凸……...
查看详情 >> -
土圞儿2022-10-07 19:25:59
中药材“土圞儿”。别名:九牛子、九子羊、土蛋、地栗子、野凉薯、金线吊葫芦[江西德兴]。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及灌木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近球形,肉质,土棕色,富含淀粉。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小叶3~5片,叶柄长约6厘米,托叶披针形,与小托叶均早落,小叶片卵状披针形,长……...
查看详情 >> -
南瓜瓤2022-10-07 19:28:15
中药材“南瓜瓤”。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复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凡遇汤火伤者,以此敷之。(《慈航活人书》) ②治枪子入肉:南瓜瓤敷之。晚收南瓜,浸盐卤中备用。(《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打伤眼球:南瓜瓤捣敷伤眼,连敷十二小时左右。(《岭南草药志》) ④治鼠咬伤:南瓜瓤、老鼠瓜,共捣烂……...
查看详情 >> -
冬里麻2022-10-07 19:30:53
中药材“冬里麻”。别名:柳莓(《植物学大辞典》),水麻(《中国树木分类学》),水麻柳(《贵州植药调查》),水苏麻(《贵州草药》)。出处:《峨嵋药植》。生境分布:生于溪涧边或林缘隙地。分布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台湾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1~2米。小枝缅,灰褐色,密被贴生短柔毛。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6~16厘米,宽2~3毫米,基部圆形或楔形……...
查看详情 >> -
五代同堂2022-10-07 19:33:20
中药材“五代同堂”。别名:猴疳药;鸡肾棱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阔叶八角枫,灌森,高约1m。茎靶黄褐色,被 柔毛,被疏散的白色皮孔。单叶互生;叶形多样,长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基部不对称,截形或近心形,长918cm,宽38cm,全缘或23裂,叶两面疏生黄色柔毛,沿脉上较密,叶背密生小瘤……...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