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渣果2022-10-07 18:39:50
中药材“豆腐渣果”。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肠炎,腹泻,食物中毒,蕈中毒,农药六六六中毒。用法用量:1~2两。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常绿小乔木,全体光滑无毛。皮厚,灰白色,多分枝。单叶互生,长卵形,长10~15厘米,宽5~10厘米,全缘或有粗锯齿,干后变黄色。花两性……...
查看详情 >> -
蚬壳2022-10-07 18:42:16
中药材“蚬壳”。别名:河蚬。生境分布:南方各省。性味:咸,温。功能主治:主治反胃吐食,外用治湿热疮毒。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生活于河川、湖沼中,多栖于泥质的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河蚬,又名:扁螺(《隋书》)。 贝壳2片,略呈三角形,大小不一,大者长约6厘米。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膨起,位于背缘中部。壳外被有壳皮,暗褐色,稍带黄色。壳表面生……...
查看详情 >> -
萆薢2022-10-07 18:44:38
中药材“萆薢”。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麻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出处:《本经》。原形态:①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
查看详情 >> -
苦壶卢2022-10-07 18:47:04
中药材“苦壶卢”。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方》),长柄茶壶卢(《濒湖集简方》),药壶卢(《纲目》),细颈葫芦、长柄葫芦(《本经逢原》),金葫芦(《药材资料汇编》),京葫芦、小葫芦(《江苏植药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一……...
查看详情 >> -
肉苁蓉2022-10-07 18:49:28
中药材“肉苁蓉”。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肉苁蓉片: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为不规则形切片,厚约3mm。表面棕……...
查看详情 >> -
红豆2022-10-07 18:51:57
中药材“红豆”。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河旁或林边。分布陕西、江苏、湖北、广西、四川。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 乔木,高9~15米。树皮灰色,光滑。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20厘米;小叶5~7枚,近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无毛,下面灰白色,边全缘。圆锥花……...
查看详情 >> -
粟芽2022-10-07 18:54:17
中药材“粟芽”。别名:蘖米(《别录》),粟蘖(《本草衍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主产华北各地。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白背叶根2022-10-07 18:58:59
中药材“白背叶根”。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出处:《岭南草药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獐耳细辛2022-10-07 19:01:16
中药材“獐耳细辛”。别名:幼肺三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上林荫下溪旁、林下或草坡石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安徽、浙江、河南。原形态:獐耳细辛,多年生草本,高818cm。根状茎短,密生须根。基生回去36;叶柄长69cm,幼时被毛,后脱落变无毛;叶片正三角状宽卵形,长2.56.5cm,宽4.573.5cm,基部深心形,3裂至中部,裂……...
查看详情 >> -
牛奶树2022-10-07 19:03:34
中药材“牛奶树”。别名:牛奶子(《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长于平原、丘陵、山谷和溪边。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叶革质,常对生;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