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轴牙蕨2022-10-07 19:08:16

    中药材“毛轴牙蕨”。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400m的杂木林下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80160cm。根茎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3080cm,深禾秆色,基部以上光滑;叶片纸质,长圆形,长4080cm,宽2535cm,仅叶轴、羽轴和中脉略有灰色短刚毛,二回羽……...

    查看详情 >>
  • 椿树花2022-10-07 19:10:20

    中药材“椿树花”。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2700m以下的房前屋后、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原形态:香椿 叶乔木,高达16m。树皮暗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有时具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有特殊气味;叶柄红色,基部肥大;小叶810对,小叶柄长510mm;叶片长圆形……...

    查看详情 >>
  • 柘树茎叶2022-10-07 19:12:38

    中药材“柘树茎叶”。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平贝母2022-10-07 19:17:12

    中药材“平贝母”。别名:平贝。性状:本品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鉴别:(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多为圆三角形、卵形、圆贝壳形、三角状卵形、……...

    查看详情 >>
  • 山五味子根2022-10-07 19:19:27

    中药材“山五味子根”。原形态:珍珠荚蒾 常绿灌木,直立或攀援状,高达3m。小枝多,被有粗毛,老渐无毛,具有近圆形的皮孔。叶对生;叶柄长36mm;叶纸质至厚纸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边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很少近全缘,下面常散生棕色腺点,脉腋聚集簇状毛,侧脉23对,于下面突出。聚伞……...

    查看详情 >>
  • 宽羽线蕨2022-10-07 19:21:42

    中药材“宽羽线蕨”。别名:九龙盘、一包金、骨碎补。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60100cm。根茎粗壮,长而横生,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近全缘。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2040cm,禾秆色,干后有……...

    查看详情 >>
  • 大果巴戟2022-10-07 19:23:58

    中药材“大果巴戟”。别名:扣灯、防己、越南鸡眼藤、白鸡屎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沟谷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大果巴戟天,攀援大灌木,被于后变淡黄色、广展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膜质,长610mm,有时具刚毛状附属体23条;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2cm,宽35(6.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或浅心形、……...

    查看详情 >>
  • 圆叶碱毛茛2022-10-07 19:26:14

    中药材“圆叶碱毛茛”。出处:《晶珠本草》记载:索登木巴治火烧伤,本品生长在沼泽和浸泡皮张的水池中。《形态比喻》记载:索登木巴生长在水中,叶有三尖,状如木钻,花白色,有黄色光泽,治火烧伤,一次可愈。 关于用法有二:其一,《迪庆藏药》、《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用眼子菜科的多种植物,如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浮叶眼子菜P.n……...

    查看详情 >>
  • 华卫矛2022-10-07 19:28:31

    中药材“华卫矛”。别名:杜仲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中华卫矛 灌木,植株高达3m。单叶,近对生;叶柄长58mm;叶片近革质,光亮,长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近椭圆形。聚伞花序一至二回分歧,总花梗及分枝较细柔,近圆柱形;花淡绿色,直径约8mm,4出数,具肥厚花盘;雄蕊花丝短。蒴果倒卵状球形,4浅裂……...

    查看详情 >>
  • 六月青2022-10-07 19:31:10

    中药材“六月青”。别名:汗斑草。生境分布:广西。性味:淡、微辛,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行血散瘀。 毒蛇咬伤:鲜茎2~4两,捣烂取汁约30~50毫升,加好白酒1~2两,炖温,一次服完,日服2次。并取鲜叶捣烂,与好白酒调匀,炖温,外敷前额囱门处(先将该处头发剃光)包扎固定,经常洒上少许好白酒,保持药物湿润,每日换药一次。 跌打肿痛:用茎、叶捣烂,酒炒热外敷。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