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叶耳草2022-10-07 18:54:20

    中药材“粗叶耳草”。别名:节节花。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小儿麻痹症(瘫痪),感冒发热咽喉痛,肠胃炎;外用治蛇咬伤,蜈蚣咬伤,狗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伤口。别名:节节花。出处: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地。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枝粗糙或被粗毛。叶无柄,近膜质或纸质,披针形至……...

    查看详情 >>
  • 白簕枝叶2022-10-07 18:59:02

    中药材“白簕枝叶”。别名:白茨叶、白勒远。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

    查看详情 >>
  • 獭皮毛2022-10-07 19:01:19

    中药材“獭皮毛”。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
  • 牛含水2022-10-07 19:03:36

    中药材“牛含水”。别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多德草、紫花草(《内蒙古中草药》)。出处:《甘肃卫生通讯》8:35~38,1972。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及河岸沙地等处。分布我国西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细多分枝,灰绿色。叶少,下部叶对生较大,上部叶互生较小;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毫米,宽2~4毫米,……...

    查看详情 >>
  • 海参2022-10-07 19:05:52

    中药材“海参”。别名:刺参、沙噀。生境分布:山东、河北沿海,南海西沙群岛,广东、海南岛。化学成分:海参中所含粗海参毒素(holothurin)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功能主治:生肌止血。主治疮疖。用法用量:研末,外用适量。备注:参体为优良食品。出处:《本草从新》。生境分布:分布我国黄、渤海区。原形态:刺参(《本草从新》),又名:沙噀、海鼠。 体长筒状,长……...

    查看详情 >>
  • 水凤仙2022-10-07 19:08:15

    中药材“水凤仙”。别名:华凤仙、水指甲花、象鼻花、水边指甲花、入冬雪、中华凤仙花、水仙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生于田边、水沟旁和沼泽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华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茎下部平卧,生不定根,上部直立。叶对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10cm,宽0.5l……...

    查看详情 >>
  • 楮实2022-10-07 19:10:20

    中药材“楮实”。别名:谷实、谷子(《千金方》),楮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重庆草药》),谷木子、谷树子、谷树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别录》。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肃。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东、江苏、江西、陕西、广西……...

    查看详情 >>
  • 柚叶2022-10-07 19:12:37

    中药材“柚叶”。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星蕨2022-10-07 19:14:56

    中药材“星蕨”。别名:二郎剑、尖凤尾。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5001100m的林中老树干或墙壁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原形态:植株高3570cm。根茎粗短而横生,近光滑,灰白色,密生须根,疏被暗棕色、具粗筛孔的阔卵形鳞片,基部阔而呈圆形,顶端急尖,边缘略有齿,盾状着生,易脱落。叶近簇生;叶柄短或……...

    查看详情 >>
  • 常春藤2022-10-07 19:17:12

    中药材“常春藤”。别名: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钻天风。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取汁搽或煎水洗患处。别名:土鼓藤(《本草拾遗》),龙鳞薛荔(《日华子本草》),尖叶薜荔(《普济方》),三角风;三角尖(《纲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