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龙藤2022-10-07 19:33:36
中药材“九龙藤”。别名:过岗龙(《生草药性备要》),乌郎藤(《中国树木分类学》),乌藤、串鼻藤(《广西中兽医药植》),燕子尾(《南宁市药物志,),猪蹄叉、羊蹄又(《广西中草药,),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蘑、双木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夜合草、干打捶、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湖南药物志》),飞扬藤、羊蹄风(《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生境……...
查看详情 >> -
鹅内金2022-10-07 18:28:38
中药材“鹅内金”。出处:《四川中药志》。性状:干燥的鹅内金,为圆片状或破碎的块片,直径约3厘米,厚约1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无光泽,边缘略向内卷,边上有齿状短裂纹。质坚而脆。气腥。功能主治:健脾止痢,助消化。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
查看详情 >> -
鸐雉2022-10-07 18:29:50
中药材“鸐雉”。别名:翟、山雉、翟鸡、山鸡、鸐鸟。出处:出自《食疗本草》。《纲目》:翟,美羽貌。雉居原野,翟居山林,故得山名。大者为鹅。山鸡有四种,名同物异,似雉而尾长三、四尺者,翟雉也;似翟雉而尾长五、六尺,能走且鸣者,钨雉也,俗通呼为翟矣。其二则敝雉、锦鸡也。乔、翟皆勇健,自爱其尾,不入丛林,雨雪则岩伏木栖,不敢下食,往往饿死。故师旷云,雪封枯原,文禽多……...
查看详情 >> -
雪里见2022-10-07 18:33:21
中药材“雪里见”。别名:半截烂、躲雷草。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止痛,祛风,除湿。 无名肿毒:块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劳伤疼痛:块茎1钱,泡酒4两,每次服1钱。 风湿麻木:配方泡酒服。别名:半截烂、躲雷草。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深山岩洞口。分布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查看详情 >> -
长前胡2022-10-07 18:34:31
中药材“长前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600m的高山阳性山坡、草地、灌丛和河谷滩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80cm。根圆柱形,长815cm,径0.51.5cm,下部常分枝,顶部残留众多棕色的叶鞘纤维。茎单一,具细长纵条纹,下部分枝,常带淡紫色,下部光滑,上部粗糙,有短毛。……...
查看详情 >> -
钓鱼秆2022-10-07 18:35:39
中药材“钓鱼秆”。别名:小钧鱼竿、腹水草、见毒消、一串鱼、串鱼草、小串鱼。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或灌丛中有时倒挂于岩石上。 2.生于灌丛中及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2.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1.宽叶腹水草,多年生草本,长达1m。根状茎极短而横走。茎细长,弓曲,顶……...
查看详情 >> -
野厚朴2022-10-07 18:37:34
中药材“野厚朴”。别名:土厚朴。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优昙花,云:...
查看详情 >> -
谷芽2022-10-07 18:39:55
中药材“谷芽”。别名:粟芽。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谷芽: 除去杂质。 炒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
查看详情 >> -
蚌粉2022-10-07 18:42:21
中药材“蚌粉”。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参见...
查看详情 >> -
菱茎2022-10-07 18:44:44
中药材“菱茎”。出处:《本草推陈》。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1.5两。外用:捣烂敷、擦。别名:菱草茎。出处:出自《本草推陈》。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叶绿素,生自茎节,羽状细裂。茎细长,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叶集生茎顶,成莲座状,菱状三角形,长2.54cm……...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