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彭子2022-10-07 18:56:51
中药材“石彭子”。别名:崖石榴(《植物名实图考》),巴梨子、崖荔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石彭彭(《江西中药》),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冰粉子(四川)。出处:《江西中药》。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水边的密林或灌木丛中。分布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原形态:珍珠莲,又名:木莲葛,冰粉树。 常绿攀援藤本。幼枝黄褐色或紫褐色,初被褐色柔毛,后渐无毛,具纵沟。单叶……...
查看详情 >> -
白毛藤根2022-10-07 18:59:13
中药材“白毛藤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性味:①《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猫爪草2022-10-07 19:01:30
中药材“猫爪草”。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黄棕色,有的分化为表皮毛,微木化。皮层为20~……...
查看详情 >> -
熟地黄2022-10-07 19:03:47
中药材“熟地黄”。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贮藏:置通风干燥处。炮制:(1)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附录Ⅱ D)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取净生地黄,照蒸法(附录Ⅱ ……...
查看详情 >> -
洪连2022-10-07 19:06:10
中药材“洪连”。别名:藏黄连、兔耳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6005300m的高山灌木隙地及高山草地上。 生于海拔32004800m的高山草地及高山针叶林下。 生于30004420m的高山草地及砂砾的坡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南部。 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分布于海、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cm。根状茎粗壮,多横走,直……...
查看详情 >> -
毛茄2022-10-07 19:08:26
中药材“毛茄”。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谷湿地、灌丛中、路旁疏林或阴地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原形态: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1.5m。叶、花序及果实均密被黄色具节的长硬毛及不相等分枝的星状硬毛及直刺。小枝尘土色,多被具长柄的星状毛及直刺;叶片大而厚,卵形……...
查看详情 >> -
椰子浆2022-10-07 19:10:31
中药材“椰子浆”。别名:椰酒(《南越笔记》)。出处:《海药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柏子仁2022-10-07 19:12:49
中药材“柏子仁”。性状:本品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7mm,直径1.5~3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外包膜质内种皮,顶端略尖,有深褐色的小点,基部钝圆。质软,富油性。气微香,味淡。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炮制:柏子仁: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 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归经:归心、肾、大肠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心安神……...
查看详情 >> -
旱冬瓜2022-10-07 19:15:07
中药材“旱冬瓜”。别名:冬瓜树、蒙自桤木、水冬瓜。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止泻,消炎,接骨。主治腹泻,痢疾,鼻衄,骨折,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或配伍。骨折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别名:蒙自赤杨、冬瓜树皮、蒙自桤木、水冬瓜树、水冬瓜、桤木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3600m的河岸、山坡林中及村落附近……...
查看详情 >> -
巴巴花2022-10-07 19:17:23
中药材“巴巴花”。别名:土黄花、巴巴叶、土黄芪、磨盘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3000m的山坡灌丛或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原形态:圆锥苘麻 落叶灌木,高达2m。全株被星状绒毛,小枝纤细,圆柱形。叶互生;叶柄长35cm,被绒毛;托叶线形,长12cm;叶卵心形,长49cm,宽47cm,先端长尾状,基部心形,边缘具不规则细圆……...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