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诃子叶2022-10-07 18:40:06

    中药材“诃子叶”。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老蜗生2022-10-07 18:49:44

    中药材“老蜗生”。别名: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各地均有生长。原形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伏卧或斜上,有毛或无毛。羽状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广椭圆形,长0.……...

    查看详情 >>
  • 红茴香根2022-10-07 18:52:13

    中药材“红茴香根”。别名:老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八角脚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溪谷两旁杂木林中。分布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原形态:狭叶茴香,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树、黄楠、铁苦散、闷痛香、大香树、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常绿小……...

    查看详情 >>
  • 篱笆竹2022-10-07 18:54:34

    中药材“篱笆竹”。别名:类芦、石珍茅、飞竹叶、聊箭杆子、假芦。生境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广西和西南诸省。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肾炎水肿:鲜篱笆竹1小扎,用火烧一端,另一端流出竹沥,取竹沥一碗,分多次内服,1天内服完。 毒蛇咬伤:嫩叶1~2两,捣烂,冲开水服。 竹木刺入肉:用嫩苗捣烂敷患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草坡或石山上。……...

    查看详情 >>
  • 石壁莲2022-10-07 18:56:54

    中药材“石壁莲”。别名:一包针、五指草、石上莲、野鸡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700m的林下或山谷溪边潮湿地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黑褐色有光泽的披针形鳞片,长渐尖头,基部盾状着生,边缘有疏小齿,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与孢子叶同形,但叶柄较短而有翅,裂片较宽;营养叶的叶柄长……...

    查看详情 >>
  • 白檀2022-10-07 18:59:15

    中药材“白檀”。别名: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性味:苦、涩,微寒。功能主治: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用法用量:3~8钱。别名: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602500m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

    查看详情 >>
  • 猬脑2022-10-07 19:01:32

    中药材“猬脑”。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爬树龙2022-10-07 19:03:50

    中药材“爬树龙”。别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密林中,岩上或大树上。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本质攀援藤本,长达8米。茎绿色,粗大,节处生根。叶大,长圆形,长40~50厘米,宽30~35厘米,羽状深裂通常几达中脉。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长约20厘米,外托一白色大型佛焰苞片,苞……...

    查看详情 >>
  • 泽漆2022-10-07 19:06:12

    中药材“泽漆”。别名: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五点草。归经:归肺、小肠、大肠经。性味:辛、苦,微寒;有毒。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化痰散结,杀虫。用于水肿,肝硬化腹水,细菌性痢疾;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结核性瘘管,神经性皮炎。并可灭蛆、孑孓。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熬膏外涂。备注:(1)用于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单用有效,……...

    查看详情 >>
  • 毛蕨根2022-10-07 19:08:28

    中药材“毛蕨根”。别名:贯众、贯仲、紫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的山谷杂木林下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原形态:植株高6010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密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040cm,禾秆色,密被棕褐色、边缘有睫毛的阔卵形或狭披针形大鳞片;叶片革质,长圆披针形,长4060……...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