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蔺花2022-10-07 18:31:34
中药材“马蔺花”。别名:剧荔花(《吴普本草》),蠡草花(《本草图经》),马楝花(《水东日记》),潦叶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旱蒲花(《江苏药材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地。性状: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线形,长2.5~3厘米,直径2~4毫米,多皱缩,顶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枚,花药多碎断或脱落,有残……...
查看详情 >> -
马蝗果2022-10-07 18:31:33
中药材“马蝗果”。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腮腺炎,淋巴结核,麻疹。用法用量:干品3~5钱。出处:《文山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5~2.5米。树皮红褐色;枝密生,韧性强,不易折断,小枝最初有软毛,最后几无毛。单叶互生或5~10片聚生于短枝上,卵圆形至披针形,长……...
查看详情 >> -
马蛋果2022-10-07 18:31:33
中药材“马蛋果”。别名:沙梨果树木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83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西藏等地。原形态:马蛋果 高大乔木。一年生枝条髓心大而松软。叶草质,长圆形,长1220cm,宽58cm,近全缘,先端突渐尖,渐尖头长达1cm,基部宽楔形至钝圆形;例脉57对,向下面突起。花单性,雌雄异株,簇生,多……...
查看详情 >> -
马鬃2022-10-07 18:31:32
中药材“马鬃”。别名:马髻毛(《别录》),马牦(《千金方》)。出处:《日华子本草》。毒性:《纲目》:...
查看详情 >> -
马蔺2022-10-07 18:31:32
中药材“马蔺”。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路旁。也有栽培。我国大多数省去有分布。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壮,有多数坚韧而垂直入地的细根。叶基生,成丛,有残存纤维状叶鞘,叶片条形,革质,坚韧,两面有突起的平行脉数条,绿色,基部略红褐色。4~5月间,花葶从叶丛间生出,有花1~3朵,每花有一条状披针形苞片;花被蓝紫色,茎约6厘米;外轮3……...
查看详情 >> -
马骨节2022-10-07 18:31:31
中药材“马骨节”。别名:理肺散、猴背、九子不离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山野路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部。原形态:密花火筒树 灌木,高12m。根中部膨大成纺锤形的块根。一至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具膜质宽翅;小叶片阔椭圆形或长卵形,稀为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0cm,宽3.56cm,先端常尾状渐尖,稀为短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边缘具……...
查看详情 >> -
驴乳2022-10-07 18:31:31
中药材“驴乳”。出处:《千金·食治》。化学成分: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47%。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治消渴,黄疸,小儿惊痫,风热赤眼。 ①《千金·食治》:...
查看详情 >> -
马鞍藤2022-10-07 18:31:30
中药材“马鞍藤”。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性味:辛、微苦,湿。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拔毒消肿。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外用治疮疖,痔疮。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别名: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岸或沟边。分……...
查看详情 >> -
驳骨丹2022-10-07 18:31:29
中药材“驳骨丹”。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性味:辛,微酸、平。功能主治:续筋接骨,消肿止痛。用于骨折,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接骨草、四季花(《群芳谱》),小还魂(《岭南采药录》),百节芒(《广州植物志》),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南宁市药物志》),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
查看详情 >> -
马鞭草2022-10-07 18:31:29
中药材“马鞭草”。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贮藏:置干燥处。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鉴别:(1)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为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
查看详情 >>